我们为什么练习平衡体式 - 首先搞懂什么是人体的平衡 (平衡系列)

几年前我有一次生病,流感之类的病, 病的很厉害;当时有很多症状,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一下子完全失去的身体的平衡能力。 我记得当时起床,从床上下来时候忽然腿一软就瘫倒在地板上。 这种感觉非常奇怪,就是无论如何我多想站直身体; 多努力,身体都不能平衡,就像风中的草一样摇摇晃晃。当然这种状况不是只有过这一次,想来我n多次喝高了的时候身体都是这样的,只不过喝醉时自己不会觉得不正常,摇摇晃晃的也会以为自己很平衡。但是这次清醒时候的失去平衡,给我的印象尤其的深刻。
平衡,类似呼吸,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个功能,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一旦这个功能不是很好了,你就知道平衡有多重要了。有很多人并不像我们这么幸运,他们由于身体或者其他问题,大部分时间自己不能保持一个很好地平衡,这时候练习平衡的能力就更加重要。 而普通人随着岁数的增长,也会渐渐地丢失一些平衡的能力;而对于上岁数的人来讲,跌倒会是非常灾难性的 -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也会给自信心很大的打击。所以训练平衡应该是每个人从年轻时候就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好消息是平衡的感知和平衡的能力是可以被训练的。 怎样训练呢? 这个话题就有点大了(所以要整个系列来写),因为人的身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这样一个系统的平衡肯定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平衡最基础的知识: 平衡的过程是怎样的。关于更多平衡知识和练习方法我们今后陆续在其他文章中和大家分享讨论。
平衡第一步: 感觉输入
感官系统收集身体在一个空间中的位置的信息
首先就是感觉输入,也就是人体站立时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和周边环境关系。 人的感觉系统包括
  1. 通过视觉的传入

  2. 前庭系统感知 (就是内耳)

  3. 深埋在肌肉筋腱中的躯体感觉系统 (拽点的词儿是”本体感受器“,大家还记得我在一篇文章写过的高尔基腱?这么拽的东西都记住了? 那肯定算是本号的忠粉儿了,留言等红包吧)

  4. 脚底皮肤和深层的感受器对受力模式的感知

前三个是人体的主要感觉系统,这三者必须协调运作。 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种感受器向中枢传入的冲动与其它两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不协调一致,人便会产生眩晕而失去平衡。
平衡第二步: 中枢整合
前一步感觉系统收集的信息在大脑的中枢系统进行整合加工,并生成运动的方案。
大脑的指挥中心收到前线的这些情报后要分析处理,然后向肌肉和关节这些身体运动器官发出行动指令。 但是注意,这个过程不是“秒整合”,“秒整合”太慢了 - 那个是狂欢动物城的树懒的节奏 - 这个整合过程是万分之一秒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中枢神经系统有异常的病人这类整合的过程收到影响,因此会有时莫名其妙地失去平衡。
平衡第三步: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根据感觉系统输入的信息整合后做出的运动指令,这些指令能够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稳定, 同时选择性地运动其他部位 (用人话说就是身体的自我调整), 这个过程会将身体中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者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本文根据微信公众号原创保护规定开放转载,欢迎根据腾讯公众号原创内容保护规定转载。任何违规转载或在其他平台如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和每日瑜伽手机客户端未经授权发布皆属抄袭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