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误区] 外伤患者,这是'脊柱骨折'吗?非常容易误诊,一定要牢记~~~

运动伪影误诊为脊柱骨折

1影像表现

很多急诊科患者在接受脊柱CT扫描时,已有插管或无法制动。运用CT进行螺旋或连续图像采集时,患者自主性或生理性运动会产生配准不良,属于CT伪影之一。轻微运动可能引起轴位CT图像模糊(图1)。身体较大移位导致的运动伪影可使图像出现双轮廓影或幻影(图2A)。颈椎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节段,因此容易产生运动伪影。

脊柱CT图像的运动伪影可能被误认为骨折。如果轴位图像疑见骨折,建议辅以多平面重组图像(通常为矢状位和冠状位)进一步确诊,能提高诊断脊柱骨折、颅内出血和肺栓塞的准确性。与单纯观察脊柱轴位图像相比,联合矢状位和冠状位的重组图像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对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与厚层重组图像相比,轴位薄层重组图像(1mm)也可以将诊断脊柱骨折的敏感性提高至95%。

在矢状位CT重组图像中,运动伪影可以超出骨质范围,并出现在软组织内。在患者运动时,运动伪影可见于垂直运动的平面上,涉及皮肤、管状结构、线状结构或气体-软组织界面(图2B)。

为减少运动伪影,CT采取了过扫描或欠扫描模式,并内置校正软件。缩短扫描时间和旋转时间(提高时间分辨率)也能减少运动伪影。目前具有最高时间分辨率的机型为双源CT 。

某些情况下,CT重组技术并不能完全鉴别运动伪影,此时无法定性图像征象。针对脊柱的可疑节段进行侧位X线平片检查或复查CT,有助于区分运动伪影与骨折或序列线不齐(图2C)。

图1 52岁男性,跌伤。A.轴位平扫CT显示颈5骨皮质模糊,提示运动伪影。此外,颈5左侧椎板骨皮质前缘看似不连续(白箭头),考虑骨折可能。B.左侧旁正中矢状位CT重组图像显示左侧椎板无骨折线(白箭),这在冠状位重组图像(C,白箭)上得到证实。由此判断上述轴位征象(A)为运动伪影
图2  24岁男性,癫癎发作时跌伤。A.颈椎轴位CT图像显示颈7双轮廓影(幻影),考虑为患者运动导致的配准不良伪影。B.正中矢状位重组图像证实此为运动伪影,范围延伸至椎前和椎后软组织。该图像还显示皮肤、颈托(白箭)以及气管(白箭头)出现梯状伪影。尽管存在运动伪影,颈7-胸1序列线仍提示屈曲牵拉型损伤(黑双箭)的可能。C.颈椎游泳者位(swimmer位)X线平片显示颈7-胸1序列线连续(白线),棘突间距未见增宽(黑双箭),以此排除了颈胸交界区异常

2重点

脊柱骨折的过度诊断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固定治疗或过度检查。

3临床相关知识

如果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排除脊柱损伤,尤其对钝性创伤患者,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由于患者出现疼痛、意识不清、中毒或不愿安静平躺,CT扫描时会出现配准不良伪影。在患者离开CT检查床前查看图像,能帮助尽早发现伪影,应慎重考虑是否对可疑部位再次扫描。对不配合的患者,要时可以给予镇静、插管或麻醉。

4鉴别诊断

为了避免误判,通常需要仔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运动,同时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然而,椎体终板骨赘有时类似于终板骨折,此时薄层重建和冠矢状位重组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5教学要点

脊柱冠矢状位CT重组图像有助于鉴别运动伪影和椎体骨折。薄层重建(1mm)能提高诊断脊柱骨折的敏感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