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许鸿松先生《永恒的记忆》

家和人睦作文章—— 序许鸿松先生《永恒的记忆》

戴云飞

许鸿松先生是我敬重的先生。先生温良冲和,儒雅淡泊,乃谦谦君子。

乡下方言称师者先生,亘古不变。对先生的崇敬之情,亘古不变。

从前的先生,堪当先生。尤其是乡村的先生。先生教孺子识字读书,辨别善恶,处世立本。先生是乡村学识的标杆,品德的楷模。先生知书达礼,秉公处事,一言九鼎。因此,先生通常是村里的讲话人、评理人。

许鸿松先生正是这样的先生。先生一生从教,小学10载,中学32载,深得乡人赞誉。先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字品如人品,端正有度。身教言传,先生调教过的学生,呼啦地一群“许体”笔迹,做人也多端方有德。先生识得草药,左邻右舍得个小疾小病,先生指点一二,到山上採个两三味,药到病除。先生会武,年轻时一路虎尊拳,耍得虎虎生威,现时偶尔试手,仍是法度森严,宝刀不老。先生也通木匠、石匠活,家里的桌椅家什,皆亲手打造,虽不精致,倒也结实耐用;偶尔砌基筑墙,稳固牢靠。先生更精农活,与老农谈四时晴雨,桑麻农事,津津乐道。

乡村的先生,须得为生计谋。先生在洑口小学教书时,子女尚幼,每个周末,携家带口,4个幼童,牵着2个,背着1个,抱着1个,爬山涉水,步行2个小时回梅村耕作,风雨无阻,乐在其中。先生后来也有机会离开乡村,或因囿于生计,或是眷恋故土,终是不离不弃,守着一方心灵净土,耕田牧童,无怨无悔。

先生曾言,若是可以重走人生,会选择一样的道路,再走一遍。先生还说,若金钱、地位与学识三者只能取其一,宁可子女拥有学识。先生一家有女儿、女婿、儿媳6位为师,可谓书香门第,羡慕煞人!师者永远是最崇高的职业,时下有学生甚至家长对老师不恭,此乃世风日下,没天理了。

这本书,是先生的第一本书,记录的是先生走过的履迹。书中收入散文20余篇,诗词200余首,少数是先生年轻时所作,大部分是退休后10年的作品。这些文字,是先生数十年人生经历的讲述,从容质朴,云淡风轻。虽仅浮光掠影,也已足够厚重深情。书里,有殷殷家国情,时代大事,国之栋梁,歌之颂之;书里,有悠悠故乡愁,秀美风光,民俗掌故,娓娓道来;书里,有拳拳家人意,父严母慈,妻贤子睦,孙辈绕膝。书里,有先生走过的诗和远方,更记载着脚下走过的坚实大地。在书里,严肃方正的许先生,摇身变成一个多情敏感的人——也许,这才是先生真实的形象吧?感谢万能的文字,竟是如此的神奇!

先生一家,和和睦睦,书香浓浓。家和人睦作文章。先生长女文华,也作文章。文华老师我较熟稔,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已出版《那一缕清香》、《山百合》等文学专著,当年我推荐她任永泰作协主席,算是人尽其才;由她主编的《青云山》,10年来影响了一大批永泰文学爱好者。文华女儿方舟为90后,也已出版散文集《驿路风情》,母女俩还合著了散文《一起去看木棉花》一书。先生该书的出版,成就了一幅文学“全家福”。一家祖孙三代出书,也算是永泰文坛一盛事,殊为难得。

愚教物理出身,读书无多。偶尔兴致作文,全凭一腔热忱,无知无畏。先生70寿辰,与发妻“金婚燕尔”,适逢大作《永恒的记忆》付梓在即,可喜可贺!受文华老师嘱托,不揣冒昧,写下这些话,祝福先生。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古人言。现今的说法,60岁退休,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以此推论,先生还只是“10岁的孩童”,正值韶华年龄。祝愿先生从心所欲,养蜂(先生为养蜂能手)、种菜、读书、作文(可惜了不喝酒),不负这好年华。若不嫌弃,先生的下一本书,愚愿作一篇真正的序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