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易: 《向生而死与向死而活》(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优秀作品选刊

向生而死与向死而活

——观看电影《敦刻尔克》点滴体会

杭州银湖实验中学八3班  黄子易

在沙地上果断换上身帽;在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获救时庆贺但他却死死盯在门口随时准备逃生;甚至在战斗机上没有汽油也要继续作战……这些种种,皆向死而生。他们要不是有敏锐的危机意识,为了活着而激发潜能顽强生存,要不就是明知死亡破釜沉舟,即使死去而依旧鲜活。

被船长捞上来的叫嚣着回去的被吓破胆的男人,和年纪大但依旧精神抖擞的船长都是人类面对死亡的正确决择。

在这场人类的浩劫中,战场上的人无一不奔向死亡,但他们却向死而生。除去人类的渺小,这才是我最大的感受。所谓阴阳,相生相对;死亡新生,轮着交替。不论是死亡还是新生,都是不分对错,没有开始和结束。就像每个赴死的人都向往着生存,每个活着的人都曾处于死亡的边缘。不论向生而死还是向死而生,都是一样的,不论是独裁者、战士还是普通人。

谁都没有错,这只是历史发展中,一个必然的时间点罢了。

黄子易,女,14岁,现就读于杭州银湖实验中学。我闲来无事便拿起笔摘录古诗词句。在带给我与沉繁的作业区别开来时的清静的同时,增加我阅读诗词与美文的积累,让我懂得欣赏美也充实了课余生活,可谓是一举多得。文学社于我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集体中

只见—教官来了

杭州银湖实验中学八3班  黄子易

“Boos来了给我好好表现。”我们可爱的马教官也难得一见的紧张。“是-—”“老司机”不合时宜地答了一声,十分响亮。“小点儿声”马教官轻声叱到。可效果甚微,反引起来一片哄笑。片刻之后全体噤声。这可不是我们平常的样子,教官从不如此没有威摄力,我们也从不这么收放自如。

只见—教官来了 。“立正!”“啪”的一声,个个昂首挺胸;“向右看齐!”“哒哒哒哒......”向各个方向一看,绝对一根笔直的线。“起步走!”“唰唰唰”的甩臂贴着裤子伴随着“踏踏踏”的脚步声,坚定的目光齐齐扫射,这动作可谓无一不是行如流水,整齐划一,令人赏心悦目,不得不拍案叫绝。转身如是,踏步如是,跑步亦如是。种种精彩只为那一声—“好!”“三班很不错,动作非常整齐,继续保持!”“是!”传来马教官坚毅而响亮的回答。再看我们早已为了压制翻涌而上的笑意而不得不扬起嘴角。等boss走远了,一声轻松的“活动”使我们瘫了下来,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军训中的“突击检查”也是让人承受不起,前一秒病怏怏没吃

早饭快饿死的惨状还尚映入眼帘,后一秒精神抖擞,动作利索就差直接上战场报效国家。佩服自己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还须归功于那位boss的施压啊。如此说来,我们的动力来源于精神,可以压抑疲惫和饥饿。拿出最好的一面展示只差一个动力,它可以使我们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当然前提是我们想并要坚持,一晚上的激情澎湃,规划蓝图,辗转反侧倒不如第二天踏踏实实工作。所以说,如果说信心、想法和行动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健康绝对是基石,后面才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想一到周末就拿起手机刷王者的日子也真是浪费生命啊!燃而我敢保证在学校的效率一定比家里高,但浪费的时间不会比家里少。因为拖已经是一种生活态度了。当我们只要有时间就会想起还能不能玩一会儿的时候已经中毒不浅了。稳定的工作不是指固定的薪水和和谐的氛围,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哪儿都可以混下去。同样,稳定的学习不是一直进步,那只是表象,而是不论何时都足够自律,足够理性。

学会张弛有度,与君共勉!

2017年8月2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