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说红楼梦是写明珠家事,那个嫁给皇帝的林妹妹是纳兰永远的痛

读《红楼梦》,我们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可是相爱的人能够携手白头的太少,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已经埋下伏笔,他们之间注定是一场悲剧。

高鹗所续的后八十回中,贾母和王夫人做主,王熙凤使了一个调包计,以迎娶黛玉的名义哄骗宝玉娶了宝钗。

宝玉成婚当晚,黛玉病中焚烧了她的诗稿,泪尽而亡。

宝玉在病中曾说:“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

但林妹妹永远不能过来了,宝玉的心也被带走了。金玉良缘也不能让他忘掉林妹妹,他满足了家人中乡魁的心愿后遁世了。

据说和珅把《红楼梦》这部书献给乾隆看时,乾隆随口说:《红楼梦》写的是明珠的家事。

“明珠”就是纳兰明珠,他是康熙时的重臣,与皇家是亲戚,他从侍卫一路走来,最终官至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

他曾权倾朝野,但后被弹劾倒台,一生经历荣辱,家族也跟着起起落落。

从这一点来说,纳兰家与贾家有相似之处。曾经极盛,最后被抄家,家族经历了极盛而衰。

乾隆说《红楼梦》是明珠家事,其实最可能的是他觉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纳兰性德与贾宝玉都是有情有义的男子,都不愿囿于体制并活得率真。

《红楼梦》中贾宝玉特别瞧不起官场的人,袭人说宝玉:“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

性情温和的宝玉就算在新婚之夜发现对面坐的人不是黛玉,而成了宝钗,他怕惹宝钗生气都不敢多问。

但是如此怜香惜玉的一个男孩子遇到宝钗和湘云劝他上进,就急眼。就算挨了父亲无数次训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

纳兰性德作为现实中的人物,他可能不像贾宝玉那样叛逆,或者他的内心世界不会像小说的人物那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17岁就进入到体制内,成为皇帝的侍卫,从三等升为一等。对于很多人这是无上的荣耀,毕竟他的父亲也是从侍卫起家的,按照世俗的标准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纳兰性德似乎并不快乐,仕途带给他的荣耀远不及几个真朋友聚在一起谈论诗文来得高兴。

他在一首《浣溪沙》中写到:“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少年成名,家世显赫,仕途顺利,是什么让他回顾人生有了这样一种生命体验呢?

纳兰性德和贾宝玉一样,也有一个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林妹妹”。

这个妹妹叫具体什么名字,好风看到过好几种说法,但共同的说法是:她如同黛玉一般冰雪聪明、玲珑剔透,美丽多情。

她也是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寄住在明府。与纳兰性德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纳兰性德在另一首《浣溪沙》中写道: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见人羞涩却回头”与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那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女孩情态有相似之处。

《红楼梦》中也用“风流”一词形容黛玉,说她“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里的“风流”是“风姿绰约”的意思。

可是就像高鹗的续作中贾母等人觉得黛玉身体羸弱不能与宝玉婚配一般,纳兰家也反对他娶这个表妹。

以纳兰家族当时如日中天的社会地位,怎么会允许他娶一个家道中落的女子呢?

官宦世家,豪门大族也有他们的无奈,就像最近的电视剧《上阳赋》,几乎没有一位士族的女子婚姻可以如自己愿的。

婚姻常常成为政治的筹码。纳兰性德的“林妹妹”,也难逃此噩运。她在成年后选秀入宫了,成了皇帝的女人。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这首《菩萨蛮》昭示着词人初恋的结束。

这段感情如同轻烟飘过,但缭绕半生,追究也难以绕开,他的词作中给她留了一席之地,伤感而迷惘。

读《红楼梦》,我常常想如果黛玉选秀入宫了,宝玉又当如何?

他可能也会像纳兰性德娶卢氏那般,娶一个宝钗样的女子。夫妻之间没有太多浓情蜜意,但还能举案齐眉。

卢氏早逝后纳兰性德也曾多次写诗怀念她。但是“林妹妹”却一直会是纳兰和宝玉们心口的朱砂痣,因为他们都是多情之人。

有一份资料说:纳兰性德的表妹嫁入宫中后自杀了,这点好风不相信,政治联姻,千丝万缕,自己的生命早已经不是自己的,可以抑郁而终,不能自我了断。

表妹不管以哪一种形式离开他,都让纳兰伤神,之后纳兰娶妻纳妾,还有过红颜知己,但初恋的伤让他的诗歌一直氤氲着淡淡的伤感。

另外,除了性情和爱情遭际,纳兰性德与贾宝玉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他们都有一颗自然而有趣的灵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词如其人,纳兰性德本性纯真。他词中的意境融合着细腻的感情,读来很容易打动人。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片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如这首《鹧鸪天》,画面感极强,读着这样真实而有趣的画面有没有想起《红楼梦》中宝黛相会时那一个个瞬间,只是后者的情感更含蓄一些。

对于一篇小说,贾宝玉的形象一定有生活的原型,这个原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人糅合在一起。那么贾宝玉的身上有没有纳兰性德的影子呢?好风觉得可能有。

因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帝的侍卫,与纳兰有同事之谊。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楞伽山人正是纳兰的号。作为一代大才子,纳兰性德对于曹雪芹是有影响的,那么作者在写作时有意无意地把纳兰性德的部分气质赋予自己喜欢的男主人公身上,这个可能性是极大的。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用纳兰性德的这首《画堂春》作结吧,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