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 | “男儿无妇财无主”

“男儿无妇财无主”

文章摘自《游金梦》

骆玉明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我在日本有时听到女子用“主人”这个词称自己的丈夫,感觉到很浓重的男尊女卑的味道,但也有朋友告诉我,男人只是得到“语词的光荣”。在一般日本家庭里,钱财完全由妻子掌握,丈夫要把薪水全数上交,然后领得一份零花钱,所以妻子才是真正的“主人”。后来在《西游记》里读到罗刹女哭告牛魔王时,引用俗语“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觉得这话说得最明白:一个家庭里夫妻是互为“主人”的。而这个道理适用的范围似乎很广,古之中国,今之日本,皆可应验。

我曾说过,《西游记》最重要的特色是离奇的想象和世俗趣味的结合,与此相关,书中大量引用民间流行的俗语、谣谚、格言之类,形成一种奇妙的语言风格。这种流行语言不仅在当时是一般读者非常熟悉的,而且有很多至今广为流传。像“千里姻缘使线牵”、“嫁鸡逐鸡,嫁犬逐犬”、“今朝有酒今朝醉”之类,和我们日常所说的仅有微细的差别,虽是古书,读起来仍然觉得很亲切。而这种由凡俗趣味带来的亲切感是《西游记》讨人喜欢的重要原因。

《西游记》中所见俗语、谣谚,直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不仅是生动活泼、其中有些在简朴浅显的语言中蕴涵了对人情世态颇为深刻的理解和精妙的归纳,表现出与知识人的思维不同的民间智慧,很耐玩味。就像“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解说夫妻关系实在是很微妙。“俺把身子给了你,你把钱包交出来”,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女人常见的心态吧。又像第二十八回引“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是陈言却又常新:谁不是做了父母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父母的恩情呢?“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这是八戒想要讨盘丝洞蜘蛛精便宜时引用的话。在普泛的意义上,它表达了对甜言蜜语的警戒之心,而“君子”一词用得特别有意思。至于“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虽是旧小说中最常见的惯用语,但人到落魄时,总难免要想起它,感慨系之。

民间的俗语、谣谚,有些是很粗俗的,文人雅士往往避之唯恐不远,而《西游记》则无所忌讳。其实粗俗是生活的一种原态,它因为未曾被“净化”而充满野性的生气,别有一种趣味。在狮驼岭,行者拉八戒同去打妖怪,说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胆气。”这“放屁添风”四字真是生动无比,怎么也想不出用其他的词来替换。又第七十二回唐僧误撞进盘丝洞,转身欲走,被女妖嘲笑:“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你往那里去!”这是事情已经做出来就只能承担后果的意思,不过它比“驷马难追”之类泼辣得狠了,真是要让唐僧羞得脸红。

再有“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是第三十一回中悟空对黄袍怪的反嘲,现在的成语只保留了后一半,哪里及得上原句的凶悍!

《西游记》中俗语、谣谚的运用又往往与人物性格有关。第三回悟空去龙宫借宝,对东海龙王的推托,先是说:“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继而连用“一客不犯二主”、“走三家不如坐一家”、“赊三不敌见(现)二”一串俗语,强索金箍棒和披挂,口齿伶俐而刁钻难缠,十足的猴气与“惫赖”相。而八戒用成语,则多与色、食相关,表明他在这方面的用心和专业知识的丰富。如第五十回他要西梁国太师莫忘请酒的诺言,道是“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第五十五回唐僧被琵琶洞女妖摄去,悟空认为师父不会乱性,八戒则说:“常言道: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意下大不以为然。有趣的是,八戒所引用的俗语、谣谚,虽然他说是有来历的,却在别处极少见,很像是他个人触景生情的创造,譬如“斋僧不饱,不如活埋”、“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看来只要情有所专,欲有所注,不怕没有才华。沙僧性情有些呆板,说话不大有趣。第八十一回他引用俗谚“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和“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表明愿与悟空并肩作战的心情,多少算是有几分豪气吧。

—— 版权声明 ——

(0)

相关推荐

  • 86版《西游记》第8集 - 三美戏八戒

    86版《西游记》第8集 - 三美戏八戒

  • 琏二爷是个“渣男” 骆玉明

    . 琏二爷是个"渣男" 骆玉明 贾府的老爷们大多好色,但作派各有不同.要说贾琏,差不多可以用来定义现在人喜欢说的"渣男"这个概念:换言之,他几乎是"渣 ...

  • 骆玉明 | 李商隐《锦瑟》解读

    李商隐<锦瑟>解读 按语:我在复旦讲<古典诗词导读>课,按学校的要求拍成视频,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有位朋友喜欢讲<锦瑟>的一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发在一个网站上.今略 ...

  • 骆玉明说红楼:林黛玉与“宫花事件”

    黛玉借着一对宫花,终于把她的不满发泄出来,并不是无端的尖刻. 曾经读到钱锺书夫人杨绛的一段话,她说<红楼梦>有的地方也写得不合情理,譬如林黛玉为了一对宫花的小礼物而恼火,出语尖刻,就不合大 ...

  • 骆玉明 | 东来西往,一场空忙?

    文章摘自<游金梦> 骆玉明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游记>写到第九十一回,唐僧师徒已经到达"天竺国外郡,金平府",虽说还有不少路要走,终究是成功在望了.在这 ...

  • 林黛玉与“宫花事件” 骆玉明

    . 林黛玉与"宫花事件" 骆玉明 曾经读到钱锺书夫人杨绛的一段话,她说<红楼梦>有的地方也写得不合情理,譬如林黛玉为了一对宫花的小礼物而恼火,出语尖刻,就不合大家闺秀的 ...

  • 骆玉明说红楼:鸳鸯缘何“可恶”

    <红楼梦>写人物,常常是作者退在后面,借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人物的眼光来评说,这样构成特殊的视角.譬如贾珍说尤三姐"老辣无耻":而凤姐评价鸳鸯,则说她 "素习是个 ...

  • 骆玉明说红楼:荣国府里的错位

    <红楼梦>第四回写林黛玉在她的启蒙老师贾雨村的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小说借这个小姑娘的眼光打量她的外婆家,引出一系列重要的人物. 这个过程里有一段蹊跷的情节,由此传达出一些复杂的信息. 小说写 ...

  • 鸳鸯缘何“可恶” 骆玉明

    <红楼梦>写人物,常常是作者退在后面,借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人物的眼光来评说,这样构成特殊的视角.譬如贾珍说尤三姐"老辣无耻":而凤姐评价鸳鸯,则说她"素习是个可 ...

  • 史湘云和二婶婶 骆玉明

    . 史湘云和二婶婶    骆玉明 <红楼梦>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堪称是神乎其技,令人叹为观止.在作者的笔下,不仅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人写活,而且,一个完全没有出场,甚至没有被正面谈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