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杨甲三取穴经验之我见
杨甲三对于腧穴的取穴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提出腧穴分布有纵横两个方面的坐标定位,纵向定位通常是根据骨度分寸这一针灸界所熟知的取穴定位方法,对于横向定位杨甲三将其概括为“三边三间”取穴法。通过学习程老师讲授的《杨甲三取穴经验》,现将杨老的取穴特点总结如下。
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要依据
尤其注重骨性标志,在此基础上配合肌肉血管神经
如:列缺:桡骨茎突的起点;太渊:大多角骨的桡侧,掌后第一横纹上;青灵:肱骨内侧髁上3寸,肱二头肌尺侧沟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注重取穴时的体位及配合相应的动作
如杨老提出手叉腰、肩前倾,锁骨下窝凹陷中取云门的方法。取天府、俠白、青灵、天泉时配合收缩肱二头肌的动作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边三间”取穴思想
如:孔最:在掌后第一横纹上7寸,桡骨的尺侧边;经渠:桡骨茎突最高点的掌面骨边;鱼际:掌指关节后方,掌面骨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注重相邻经脉之间的横向比较即分部取穴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如手三阴经分部小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取穴迅速
如:列缺:桡骨茎突的起点;经渠:桡骨茎突最高点的掌面骨边;少海:屈肘纹头尽处;天池:乳外旁1寸;曲池:屈肘纹头尽处;颧髎:颧骨最高点骨下取之

如杨老取穴将阳溪与曲池之间沿着肌肉隆起高点画一条带有弧度的线,分为12等分,依次取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指导我们针刺取穴就应该将针扎到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

本文来自:程氏针灸传承班学员-孙千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