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船真能毁掉百万曹军?为何曹操后来坚称,周瑜就是个捡漏的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在看《三国演义》之时,对于那场改变了历史格局,最终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文中的那段火攻描述,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在这场赤壁之战当中,从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罗贯中一步步将:东吴最后放大招——火攻,最终改变了战局的概念,不断强化输入读者的脑中,让所有人最终都确信了,就是东吴这二十条顺风冲过来的火船,燃爆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船只。

火攻,在赤壁之战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真的仔细推敲之时,便不难发现,这老罗说的话,有些不靠谱呀。 黄盖的二十条小火船,即便满打满算,每个都顺利地越过水门,然后分别撞上了一艘大船,而且都属于有效撞击,撞得都很到位。

但想要借风燃爆曹操数以千计的船只,即便当时刮起九级大风,想要立即触船爆燃起来,也得相当一段时间。

毕竟这可是在大江之上烧船,四周都是江水,曹军船只上也没有堆积大量易燃易爆物,一碰就爆燃起来的可能性真不大。

水上放火,可不像秋天在风急草燥的天气里烧草原,一烧就能燎原,无法遏制得住。要是真这么有效的话,为啥三国之前,三国之后,就没见有人再干过这事儿呢。

同时,曹军当时若真想散开船只,拼着损失一小部分,即便临时砍断铁索、砍船帮子、撬钉子,拼着损掉百余只船只,想保存主力战船,应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为何这二十艘火船,偏偏就能造成曹操百万大军,最终被大火搞成樯橹灰飞烟灭的结果了呢?

当年曹操就曾经给出过一个挺合理的解释:

别听他们瞎咧咧,这大火,是我放的,周瑜这货,纯粹捡漏。

到底是谁放的大火

我们印象中的那把赤壁大火,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看的,那么比较贴近真实历史的《三国志》里面,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在《三国志》之中,参战的三方(蜀、魏、吴)本纪当中,都对于这场战役提了一嘴,咱们看完就能发现,这三家,其实对赤壁之战的火攻,都没有重点描述,反而一致地描写了曹军当时遭遇的一个更大的灾难——瘟疫:

蜀传《三国志.先主传》里是这样说的:

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我军跟曹操在赤壁pk了一把,我方赢了,然后把曹操的船给烧了。

随后着重提了一下,追曹操时候,曹军因为瘟疫,当时已经挂了不少,随后,曹操没办法,只好跑路了。

魏传《三国志.武帝纪》中压根就没提火攻这一茬: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就简单说明了,瘟疫盛行,兵士们死了不少,扛不住,打仗又没发挥好,最终只能撤了。

东吴的传记《三国志.吴主传》里,对于那场重头戏——火攻也没过多描述: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周瑜、程普率军跟刘备合军打败了曹操,然后曹操烧了自己剩下的船跑路,因为当时军队里盛行瘟疫,曹军一大半人都死了。

事后,曹操在答孙权的书信当中,也曾自嘲了一番:

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赤壁之战,我自己因为瘟疫没办法,只好烧船跑了,但你们这帮人,跟在我后面继续烧,反而声名大噪了,这成功来得也太无耻了吧!

那么,《三国志》里面记载的曹操军队当时遭遇了瘟疫,才导致集体战斗力崩盘,这是真的吗?

您还别说,这个的可能性还真挺大的。

东汉末年的大恐怖——瘟疫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战乱频频,瘟疫流行,仅汉灵帝在位15年间,有记载的大瘟疫就爆发了五次。

而曹操此番南行,当时所遇到的瘟疫很可能就是三吴地区常见的血吸虫病。

血吸虫这种病咱们现在人看来,仿佛比较遥远,但在当时甚至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病可是相当要命的。

1949年,江南解放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二十、二十七两个军,夏季在苏南、浙西一带进行水上练兵,以加强游泳、涉水、渡河等技术训练。然而,就在那年秋天,大批指战员纷纷病倒,大便拉脓、便血,高烧不退,日渐消瘦,直至卧床不起。

最终经医疗人员诊治,发现两军竟然有两、三万人都感染了急性血吸虫病,因此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在古书当中,也有对这种“水毒病”的详细记载:

“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群有水毒病.....水间有沙风,其虫长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澡,此虫着身,便钻皮里......初得时皮上飞赤如小豆黍粟,以手摩之,上痛如刺.......初得恶寒,头微疼.......或嗡嗡热,或下血物如烂肝,又云痛不歇。”

曹操所带的北方人,在江边自然会有洗澡、喝水等活动,很容易得这种“水毒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突然爆发,最终导致军队整体战力崩溃。

曹操领着这样一群没有气力的军众,去迎击孙、刘联军,自然一战而溃,为了不将战略物资留给敌人,他最终下令烧毁战船。自己人,向每条战船上泼洒油料、干草,随后分别点燃,火光顿起。

这样也就能够合理解释,为啥曹操数以千计的大船,一夜之间竟被烧得灰飞烟灭了。

当年,周瑜赶到之时,看着燃烧的战船,反正已经烧毁了,也不差他再添的这把柴火,然而,恰恰就是他添的这把柴火,最终成就了赤壁周郎的美名。

随后,在《资治通鉴》的之中,喜欢添油加醋的司马光又来了一个黄盖带十艘火船撞击曹营的壮举描述,再后来,罗贯中研究了一下,觉得司马大哥编的不合理,十艘实在是太假了,至少也得二十艘,于是变成了咱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场景。

当年,曹公下令烧船,黯然离去,他后来得知,有个叫周瑜的小哥儿捡了个大漏,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后人们给这段桥段,安排来蹭热度的竟还有个叫黄盖的家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