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以下肿也可开鬼门,非必利小便
女,11岁。主诉:双下肢浮肿1周。
女童既往紫癜肾病史,1周前鼻塞流鼻涕,无发热恶寒,无口干口苦,无汗出,无腹痛腹泻等,继之双下肢浮肿,故来求诊。用利尿剂以及五苓散后仍双下肢浮肿,故邀吾前诊。刻下症见:精神好,双下肢浮肿,但身上干燥无汗,脸色反而红晕,无口干口苦,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恶寒,当对其扇风时反觉舒服,不欲饮,胃口一般,小便少,色黄,大便可。双脉浮,右寸浮越带紧像。舌稍红,苔薄黄微腻。
处方:麻黄10,桂枝10,白芍10,北杏仁10,生姜10,大枣10,生石膏20,桔梗10,桑白皮10,苏叶10后下,炙甘草5.两剂药。
二诊:两剂药后双下肢浮肿已基本消退,可见脚踝处及足背处有皱褶,按之已经无明显凹陷。家属诉服药后小便次数明显增多,由原来2-3次/天增加多5-6次/天。面色较前更红,余无明显不适。脉较前缓和,浮越之像减轻,舌红苔根部稍后黄白相兼。
麻黄10,桂枝10,白芍10,北杏仁10,生姜10,大枣10,生石膏20,桑白皮10,苏叶10后下,炙甘草5,柴胡10,黄芩5.两剂药善后。
按:该病患病起于鼻塞流鼻涕,此时若及时宣肺透表则可,奈何其失治于表,故表不解,邪传于肺,而《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可知,肺主水道之宣发肃降,若邪传于肺,肺失其宣肃之功则水道不行,水不能正常敷布,肺主卫表,肺不能宣发,则身干燥无汗,缘其表闭之故,而小便少乃上焦不通,下焦不行之故,此非五苓散之“膀胱气化失职”,而面色反有红晕以及舌苔带黄为表闭化热之故,与《伤寒论》23条言:“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机理一致,此时不能过用凉药,否则表闭更重。故该患虽然浮肿于下肢,但是根于上焦肺失于宣发肃降,而非膀胱气化不利或脾虚水停,故用五苓散无效,而当尊“开鬼门洁净府”之法,故仿越脾汤之法加减,加桔梗、苏叶、桑白皮等品为了加强宣肃肺气之功。故“提壶揭盖”后患者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水道通畅,故小便次数明显增大而浮肿消退。二诊患者面色更红,而舌苔黄白相兼,此时表虽已开,但脸色红晕增加,考虑可能存在麻桂等品辛温助热,故加小柴胡之法以解之,因为小柴胡可疏解少阳之枢机,少阳为水火之道,借小柴胡梳理三焦而通利水道以收工。
思考:《金匮要略》有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此仲景告知后世人治水气病之常法,但是张老常告诫吾辈为医治学者须“知常达变,不可人云亦云。”此患者虽然是腰以下肿,但是其根在于肺气失宣,若用五苓散则犯了导邪入里之禁忌,因为五苓散为太阳表里同病之方,此人病在于表,而非里,故表证用表里同病之方则犯了表里不分之大忌,故虽有利尿利湿之功却无效,仍小便少,而开鬼门则如提壶揭盖之法,此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与异曲同工之妙。故治病当须知常达变,分清病邪病位之所处,方可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