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路的故事 | 6再说说“药王庙”与“同仁辅元堂”

药局弄95号是“药王庙”(也称神农殿)与上海中草药商业同仁公所、药业慈善机关“同仁辅元堂”的所在地。庙门前的这条路叫“同仁辅元弄”。这条马路在上海大概是最短的,只有二三十米。

史载,“同仁辅元堂”的地皮是向乔家买的,还有95号大院后门外的一块地方也是“同仁辅元堂”买下来的,一直作棺材作坊之用,后来是一家仓库。上世纪50年代,“药王庙”里面变成了一所小学校。1975年,该小学撤并。前几年,在“药王庙”与“同仁辅元堂”的遗址上建起了几幢新公房。如今,很难寻回当年的痕迹,只有95弄口的墙壁里还留着两尊门墩,屋檐顶上还留着一大块绘有五福图案的板壁。

药局弄,顾名思义与“药”有关系。L字型的药局弄连接着乔家路,它看似一条普通的弄堂,其实,隐藏着不少故事。

“药王庙”筹办于清乾隆五十年(1788),重建于嘉庆二十年(1819)。

“同仁辅元堂”系“同仁堂”或“辅元堂”合并而成。“同仁堂”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辅元堂”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同仁辅元堂”原址系梅家街137号及辅元堂街2号。

方志载:1800年(清嘉庆5年)由邑中绅士捐购乔氏屋建为堂,初名同仁堂,常年经费来自总捐和岁捐,豆业按月提捐。初时主要业务有三:一为恤嫠,二为施棺,三为掩埋;同时又兼办义学、施舍棉衣、劝惜字纸以及代葬、济急、收瘗路毙、栖流、救生、发放流民口粮等。清咸丰五年(1855)两堂合并为“同仁辅元堂”,成为上海创办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并逐渐扩大慈善范围,如代客验尸、收买淫书、挑除垃圾、渡船安全等,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半官方的市政管理机构,并得到了县衙的嘉奖和资助。为了保证慈善经费来源,该堂以社会捐款购置了大批地产,以地产的收入补充慈善经费。岁收捐资不敷时,以堂置房租充用。这样,该堂便成了近代上海拥有地产最多的社会团体。清同治二年(1863)曾置华亭、金山二邑田三十八顷八十三亩有奇,以地租收入,充作常年经费。嗣后城内外华界清道、路灯、筑造桥路、修建祠庙、举办团防等项工作,也统归堂中担任。

同治十一年(1827)设各渡口夜灯,并添置堂后房地。

同治十二年(1873)于施家弄、新码头、蔡阳弄、竹行弄、南生义弄、钩玉弄、王家坛、镇海庙、如意街等处开凿公井九口,复建分堂房屋于法租界宁波路。

光绪四年(1878)代办直、豫、秦、晋四省赈捐。

光绪十年(1884)添购毗连楼房,复捐置义地。

光绪十九年(1893)募捐大修城隍庙。

宣统元年(1909)改建后进楼房七幢。

民国元年(1912)改组后继续办理恤嫠、赡老、矜孤、施衣、施米、施茶、施粥、施医、施药、施棺、赊棺、代葬、救生、掩埋、救火诸善举,款产生息收入较多,而养生送死常年需费亦视昔倍蓰。后又于蓬莱路半径园弄口设报尸处。

1954年,同仁辅元堂宣告结束,堂产由上海救济分会接管。原部分房屋改作民房,部分改建为新工房。

▲同仁辅元堂原貌

▲现留在药局弄95弄口的石墩

▲“药王庙”与“同仁辅元堂”被拆除后遗留在后院的建筑和一棵百年广玉兰

▲ 同仁辅元堂与药王庙地图

(0)

相关推荐

  •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巡道街位于上海市市区中部.北起复兴东路,南至乔家路.长486米,宽2.2-10.8米,车行道宽2.2-7.3米.原名瞿家湾.曾名水仙宫前街.清咸丰三年(1853年)因位于原巡道署前,故名道前街.民国1 ...

  • 电视剧《大清药王》的健康观念

    原创zgx012021-03-11 10:43:20 为了能让你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电视剧<大清药王>中的健康养生是最好的示范. 电视剧<大清药王>,根据百年中医药之大成&qu ...

  • ​上海的善堂

    这张老照片是从位于蓬莱路257-281号的同仁辅元堂收尸站向外拍摄的,对面弄堂为蓬莱路252弄安乐坊,时间为1947新年,真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1947年地图上的 ...

  • 寻找老城厢内旧址-小南门街道

    小南门街道原称巡道街街道,位于上海市南市区,现在的黄浦区.1960年9月改称小南门街道,街道原属蓬莱区,1959年12月蓬莱,邑庙两区合并后由南市区管辖.街道办事处区划从解放初至1958年先后有9次变 ...

  • 民间慈善机构甪直同仁堂

    <苏州日报>2020年12月12日 B01版 李建荣 众所周知,北京有家"同仁堂"药店,由乐显扬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那么,甪直怎么也会有家"同仁堂& ...

  • 乔家路的故事 | 14中国集邮团体创始人叶颂蕃住在俞家弄里

    俞家弄107号是著名中国集邮家叶颂蕃的祖居,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居住在该宅院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叶.叶颂蕃的曾孙一直居住到2019年征收动迁后才搬走.叶垂青先生特地从家中将其曾祖父叶颂蕃的一些遗物, ...

  • 乔家路的故事 | 15“乔家栅食府”的发源地与乔家的栅栏

    自从"乔家栅"创立后,该店的店名不断发生变化,在叫法上也有所不同,有叫"永茂昌"的,有叫"乔家栅汤团店""乔家栅饭店"& ...

  • 乔家路的故事 | 13起源于蓬莱路114弄的“梅溪小学”

    起源于蓬莱路114弄的"梅溪小学"(始名正蒙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栋楼里,与梅溪小学创始人张焕纶的曾孙女张济顺老师见面 ...

  • 乔家路的故事 | 16为王孝和烈士后代居住处正名

    几十年来,居住在乔家路区域的居民以及外界都以为俞家弄71号是王孝和烈士的故居,其实非也.为此,本书留下一段文字记录,作一廓清. 王孝和烈士的二女儿王佩民反复跟我说:"倪老师,你无论写书也好, ...

  • 乔家路的故事 | 12尚存的“小南门救火会”与“火警钟楼”

    小时候,吃过午饭后,我外婆只要一喊我:"走,去救火会嘎三壶."我便兴奋得不得了,立刻蹦蹦跳跳跟在我外婆身后,去中华路乔家路口的"小南门救火会".到了那里,老邻居 ...

  • 乔家路的故事 | 11缄默无声的上海孤儿院遗址

    梓园的后门.药局弄36号是清末民初的上海孤儿院遗址,也是清末民初上海第一所孤儿院. 如今,缄默无声的上海孤儿院遗址还在那里.但是,有多少匆匆行人会知道无数没有亲人的孤儿在此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19 ...

  • 乔家路的故事 | 10听王孝方先生讲述“梓园”的往事

    乔家路113号是"梓园"的前门,药局弄36号是后门.梓园原名"王立德堂".因为这个花园是王家的,所以附近的居民又叫它"王家花园". ▲梓园俯 ...

  • 乔家路的故事 | 17关于爱因斯坦来乔家路的传说

    不知道史实的人们,一直以为爱因斯坦到王一亭的梓园吃顿饭的事,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纷纷扬扬地进行传播.其实,事情并非如传言所说. 说白了,爱氏夫妇就是在傍晚上灯时分,来到王一亭的梓园吃了顿晚饭后便立即离 ...

  • 乔家路的故事 | 18聊聊“老虎灶”

    有家电视台来到凝和路旁的梅溪弄里拍了一档"老虎灶"的片子,说这是清末民初的老虎灶.想不到竟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各种议论,他们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此地这种老虎灶多来兮,哪个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