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用500封情书追到大家闺秀,却在婚后精神出轨

在那一个时代,沈从文的诗情画意并不能带来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他与妻子的感情终究还是败给了兵荒马乱。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他的文笔细腻,读他的文字,仿佛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而比起沈从文的作品,别人似乎更愿意谈论沈从文的感情生活。

沈从文被称为“情种”,因为他爱着一个女孩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情书中充满了缠绵悱恻的情爱。也有人称他为“渣男”,因为当这个女人选择与他厮守终生时,他却辜负了这个女人对于他的所有期望。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

这段撩人心弦的情话,就是出自文学大师沈从文之手,在那样一个年代,没有人能抵得过这样扣人心弦的文字,更何况一写就是500多封。

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沈同文为了追求自己最爱的女子,写了500多封感人的情书,最终抱得美人归,这个女子就是“合肥四姐妹”之中的老三,张兆和。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素有才子佳人之称的这段婚姻,最终却没有走向终点,而是败给了岁月,败给了生活,更败给了婚外的那个女人。

在1928年,沈从文被胡适邀请到上海当老师,沈从文见张兆和的第一眼,就彻底沦陷在这个“黑牡丹”身上。

兆和小的时候长得黑黑胖胖,从头发也短短的,像一个男孩子一样,谁知道19岁之后,也就是上大学那一段期间突然变化了许多。而且也有很多男孩子去追她,并且给她起了外号“黑牡丹”“黑玫瑰”“黑凤凰”,家人不可思议,但是谁也阻挡不了兆和被追求的这一事实。

兆和皮肤黑黑的,但长得非常漂亮,是一个“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而清丽脱俗”的女子。

而且家世显赫,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张树声是李鸿章手下的重要人物,兆和的父亲张武龄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教育家。

在这样书香门第家庭出生的女子,自然不会差,又加上她本身长相出众,自然成了很多人所追求的对象。

当追求者太多的时候,她还把这些追求者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当时沈从文追求兆和的时候,还被兆和的二姐张允和取笑为“只能排到癞蛤蟆第十三号”。

最后,这个癞蛤蟆却真的吃上了这块天鹅肉。

二、

追求张兆和最厉害的就是沈从文,而且沈从文还让胡适从中说情,张兆和是一个倔脾气的姑娘,当着胡适的面直接拒绝,甚至在胡适面前撂下一句狠话说道:这样的人太多了,如果一一去应付,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胡适听了只能作罢,就劝沈从文放弃这段感情,而沈从文知道之后并没有动摇,仍然坚持给兆和写信,而那一段“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就是送给张兆和的情书。

三年多的时间,沈从文写了一封又一封,每一封信的文字都充满着款款柔情,张兆和逐渐为这些心所感动。

于是在日记中写道:“看了他这信,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是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我满想写一封信去安慰他,叫他不要因此忧伤,告诉他我虽不能爱他,但他这不顾一切的爱却深深感动了我,在我离开这世界以前,在我的心里有一天知觉的时候,我都会记着,记着这世上有一个人,他为了我把生活的均衡失去了,他为了我舍弃了安定的生活而去在伤心中刻苦自己。”

后来在1932年的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苏州家中之后,沈从文又前去拜访,兆和的二姐允和看到了,心中暗笑,就撮合了两人在家中大大方方见了一面。

沈从文回到青岛后就写信给兆和的二姐,托她询问父母的态度,征得父母同意后,兆和就发了一份电文告诉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而这句话代表的意思自然不言而喻,就这样两个人顺利走在了一起。

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才子一个佳人,这对天作之合一直被人称赞,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对婚姻却充满着悲剧与凄凉。

在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选择9月9日,就是寓意长长久久的意思,但是这一份婚姻却充满了苦涩。

在那一个时代,沈从文的诗情画意并不能带来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他与妻子的感情还是败给了兵荒马乱。

沈从文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他的文字充满了各种诗情画意,但是生活不是光诗情画意就能解决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兆和自幼家境优渥,而沈从文的家庭却并不安稳,所以可见兆和嫁给沈从文之后需要经历多么大的改变。

从一个大家闺秀直接变成一个要为一日三餐担忧,还要一改往日生活作风,时刻考虑家中的生计问题的女子,而且婚后的沈从文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之中,无暇顾及生活,兆和也不免有一些抱怨。

说道:“不许你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因怕我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也是造化。”

三、

一段婚姻需要物质与感情的共同支撑,而婚姻中的感情却需要欣赏和崇拜来填补,失去欣赏和崇拜为基础的婚姻,就像一杯热水一样,只会逐渐冰凉。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沈从文从自己的妻子眼中看不到崇拜和欣赏,慢慢的对妻子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变。

后来,沈从文却从另一个女子身上找到了这种感觉,就是自己的同乡熊希龄的妻子高青子。

据兆和说:高青子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子,有文艺青年的范儿,一脸娃娃脸,身材高挑,打扮洋气。

而在婚姻中一直没有寻找到优越感的沈从文,在高青子这个文艺女青年身上,却找到了不一样的心灵归宿感。

沈从文在高青子面前,那份沉寂了几年的心又再次躁动狂热起来,他对于爱情的那一份灵感又再次迸发,将曾经放在兆和身上的热情又放在了高青子身上。

两个人谈论诗词,谈论文学,而且高青子能够熟练地说出沈从文的多数作品,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擦出了热烈的火花。

终究只是包不住火,张兆和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一气之下跑回苏州娘家,后来经亲戚朋友劝和多次之后再次回来,但沈从文只是收敛一段时间之后,又与高青子断断续续保持着联系。

而且沈从文对这件事情,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我这种感觉同我对妻子的爱没有冲突。

就这样,这段尴尬的感情一直持续到1942年,高青子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选择主动退出。

至此,沈从文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

后来兆和看在孩子的面上,也并没有提出离婚,但两人的感情却始终保持着不冷不热的状态,就像一个有过裂痕的器皿,即便修补,裂痕也是仍在。

就这样,两个人默默相守,过完了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