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有意思的倔老头

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年好学,是当时的著名人物。汉末大乱,张昭避乱江东,孙策亲自请他出仕,担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管理大小军政、内政。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尽心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江东民心。张昭生性刚直,屡次劝谏孙权。赤壁之战前,张昭主和,为孙权不喜,后一直未拜张昭为相。但张昭仍坚持直言进谏,经常违抗孙权的意愿,双方常常僵持不下。

孙权称帝,张昭告老辞官还乡,潜心著作《春秋左氏传解》和《论语注》。嘉禾四年,张昭去世。终年八十一岁。孙权素服主持丧礼,赠谥号“文侯”。

三国第一秘书

张昭是著名的才子,自幼好学,擅长写隶书,博览群书,尤其精于《左氏春秋》。他学问好、文章好、书法好,是当秘书的不二人选。张昭的才名,很早就传了出去,与琅琊赵昱、东海王朗、广陵陈琳齐名。才子张昭颇为傲气,身上具有士大夫的独立精神。十六岁时就被推举为孝廉,他不去。徐州的长官陶谦想招揽他做官,他也不肯去,陶谦认为他看不起自己,派人把他关了起来。幸好跟张昭齐名的才子赵昱多方奔走,将他营救出来。

汉末黄巾之乱,张昭避乱渡江南下。当时孙策正在江东创业,早就听说张昭的才能,亲自去张家升堂拜母,认张昭的母亲作干妈,这在当时是最亲热的表示。张昭于是出仕,做了孙策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管理江东的内政军务。

张昭不负所托,把江东大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名望更大了,以至于当时北方政要只知道江东有张昭,不知有孙策,每次写信都把江东的成就归功于张昭,称赞个不停。张昭为此非常紧张,把这些信给孙策看吧,好像在炫耀自己;不给他看吧,瞒着上司秘藏重要书信也不对,弄得进退两难。孙策知道后哈哈大笑说:“以前齐桓公把大小事情都交给管仲办,朝野上下,有什么事情就找仲父,大家岂不是也把功劳归了管仲?但齐桓公称霸天下,后世羡慕得不得了。那今天张昭这么贤德,好比管仲,而我有了张昭,不就和齐桓公一样了吗?”小霸王孙策是个大度的聪明人,比真正的霸王项羽要精明得多。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被上司认为功高盖主,孙讲这些话无疑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张昭为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更加尽心尽力。

倔老头和任性小君主

孙策不幸被刺,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权因悲伤过度,整天号哭,不理政事。张昭作为群臣的表率,告诫孙权说:“你作为孙策胞弟,应该担负起兄长未完成的事业,成就江东霸业。现在天下乱成一团,充满了强盗,你怎么能整天躺在那儿哭个没完呢?”然后亲自把孙权扶到马上,巡视军营,让江东军民知道现在江东之主已是孙权。这才避免了江东局势因为孙策的暴卒而出现混乱,帮助孙权顺利地度过了最容易出状况的权力交接期。

张昭仍像之前那样担任秘书长,孙权每次出征时,大小政事也都像孙策那样全权托付给张昭。不过孙权血气方刚,喜欢打猎,尤其喜欢骑马射虎,老虎经常冲到孙权面前,攀住马鞍。张昭看得脸色都变了,教训孙权说:“你做将军的怎么能这样?当人君的,应该驾驭天下英雄,哪能跟野兽比赛谁勇敢?万一有什么不测,就会成为天下人的笑话。”孙权只好承认错误,说自己年轻不懂事。不过他心里仍然痒痒的,就让人专门做了一个射虎车,比较安全,但有时候老虎还是会扑到车前,孙权就拿手敲虎头,高兴得要命。张昭每次劝谏,年轻的孙权总是笑而不答,可见严肃的老臣和年轻的君主之间代沟相当严重。

有实无名的江东丞相

老臣子和年轻气盛的君主之间最大的一次分歧,出现在赤壁之战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大敌当前,江东集团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张昭等老臣为首.谨慎小心,主张向曹操妥协,不要惹事生非,另一派以周瑜和鲁肃等少壮派将领为首,主张拼死一战。孙权表面上在两派之间求平衡,实际上倾向于少壮派,后来被诸葛亮说服与刘备结成联盟,竟然杀得号称八十万人的曹军大败。这在张昭的人生中,是一次重大的失误,也是老成持重的老臣子和少壮君主矛盾的必然走向。

不过张昭一向忠直,孙权也并不因为他走保守路线就认为他有投曹的心思。张昭也仍然以长辈之姿屡次劝谏孙权,不怕惹孙权讨厌。孙权常常在武昌钓台和群臣喝酒取乐,喝得醉醺醺的,命人拿水浇大醉的大臣,说:“令儿喝个痛快,除非谁喝醉了掉在水里才算完。”张昭本来就生得威风凛凛,这会儿更是板起了面孔,走到外面自己车里端坐着生气。孙权派人请他回来,说:“大家一块取乐,老先生何故生气啊?”张昭回答说:“以前纣王酒池肉林喝到天亮,也说是取乐呢!”一句话说得孙权很没面子,只好撤了酒席。孙权毕竟不如孙策,嘴上虽没说什么,也依从了张昭的劝谏,心里还是对张昭的耿直有所不满。

后来曹丕篡汉后,册封孙权为吴王,应当设置一名丞相,百官都认为非张昭莫属,不料孙权却说:“国家现在正处于多事之秋.丞相这个职位职责非常繁重,不算是个美差,别把老臣子给累坏了。”第一任丞相孙邵去世后,群臣再次公推张昭,孙权还是说:“丞相这个职位太累人了,张老先生的脾气这么硬,很容易得罪人,这样对他不好。”最终也没有让张昭当上丞相。其实张昭早已经做了一个丞相应该做的事情,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孙权却始终吝于给他一个名分。

越老越辣的姜

孙权称帝的时候,大宴群臣,称赞周瑜功劳最大。张昭正要表示祝贺,孙权说:“要是当年依了张老先生的计策,这会儿我已经在要饭了。”说得张昭汗流浃背,没多久就告老还乡了。这话正是孙权始终不拜张昭为相的重要原因,孙权始终没忘记当年张昭的主和路线。其实以张昭的刚正不阿,绝非一个苟且偷生、贪慕虚荣的小人,他当时的考虑是天下连年战乱,生灵涂炭,况且强弱悬殊,若能归顺汉室,早日统一天下,也不失为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不过显然这种思路绝无可能被雄心勃勃、要称霸一方的孙权所接受,他因而遭孙权在大庭广众之下嘲笑。张昭身上的知识分子的刚直独立精神中,也混合着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迂阔,不擅长玩弄权术、取悦君主。

张昭被孙权弄得心灰意冷,把自己手上的事务交接完毕,被孙权封了个辅吴将军、娄侯的称号,就回家乡养老去了。闲着没事,又有一肚子学问,于是就专事学问,写作《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

张昭虽然回家做学问了,老脾气还是不改,反倒老而弥坚。孙权偶而召见他,张昭还是声色俱厉,有什么说什么。孙权的旨意被张昭驳回后,很是生气,隔了好长时问也没召见他。后来蜀国使臣来东吴,口才锋利,东吴百官都说不过他。孙权这时想起张昭来了,叹气说:“要是张老先生在这儿,哪里轮得到蜀国这小子乱讲话?”第二天特地去看张昭。张昭也是厉害角色,不见他,搞得孙权只好跪在那儿请罪。张昭才说我看在太后把你托付给我的份上原谅你。倔老头和任性皇帝之间的拉锯战,也算是顶精彩的戏码。

差点被孙权烧死

老头张昭和孙权之间的拉锯战有一次差点闹出人命。公元232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向遥远的东吴示好求援。孙权就派人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力劝不可。孙权跟他反复争论,张昭反而越来越固执,孙权气得半死.手按自己的佩刀说:“吴国士人进宫的时候拜见我,出宫的时候拜见你,我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但是你每次总在大家面前驳回我的意思,不给我面子,我真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杀了你!”张昭平静地凝视了孙权许久,才说:“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话,我一再愚忠,是因为太后驾崩前,把我叫到床前,让我辅佐你。”说着老泪纵横。孙权把刀扔到地上,和张昭对泣。

不过孙权还是坚持己见,派使者前往辽东,张昭很气愤,在家里称病不去上朝。孙权大怒,派人用土封了张家大门。没想到张昭居然在里头也用土封了自家大门,弄得孙权一点办法也没有。可见要论脾气强硬,姜还是老的辣,孙权还真不是张昭的对手。

后来公孙渊果然如张昭预言的那样,杀了吴国使者,孙权悔悟,好几次派人去张家慰问道歉,张昭还是坚持不肯上朝。孙权没办法,只好亲自到张家门口叫他,张昭说自己病得厉害。这哪儿像名重一方的老臣和称霸江东的君主呢,倒像两个闹脾气的老顽童。于是孙权放火烧张家大门恐吓张昭,张昭索性关了二门。孙权只好灭了火,还好他没有头脑发昏,不然就会重演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悲剧。孙权可怜兮兮地在张家大门口等了半天,张昭的儿子们才把倔老头从床上扶起来,孙权赶紧把他接到宫里,拼命道歉,张昭这才恢复了上朝。这样看来,孙权倒还不失为一位愿意承认错误的明君。

张昭相貌威严,孙权常说:“我从来不敢和张老先生乱讲话。”东吴上下,他最敬畏张昭。张昭才学兼备,寿命很长,活了八十一岁。孙权亲自素服主持他的丧礼,料想孙权自少年起由长辈张昭辅佐,经过长时间的斗气,此时应该像失去了父亲一样悲痛吧!吴国上下一直尊称张昭为“仲父”,也就是叔叔,张昭的去世使吴国人民也像失去了亲人一样难过。

继续阅读(剩余0%)
(0)

相关推荐

  • 孙权为什么不喜欢他,还一句话差点把他吓死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临终前,孙策对孙权说:"对外的事务无法决断,要问周瑜:对内的事务无法决断,要问张昭." 孙权唯唯. 孙策还对张昭说:"若孙权不称职,先生便自取之. ...

  •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吴郡陆氏,为吴郡四姓之一,与顾.朱.张三族一同为江东世家大族.陆氏一族虽非中原人氏,但在汉朝.三国.晋朝等时期的史籍中都可见相关记载.本文的主述时期取在孙吴政权存在的几十年间.在这一时期,陆氏一族出仕 ...

  • 他是“江东二张”之一,才华横溢,孙权也为他的遗书落泪

    其实这是张昭 汉末战乱四起,有些人愿意建功立业,有些人会选择远走他乡.江东就是个好去处,避乱过来的人才也被孙权笑纳了,如诸葛瑾.张昭.鲁肃,还有张纮hóng,字子纲. 江东二张 张纮是广陵人,年轻时候 ...

  • 一位东吴情商颇高的丞相,一个容易被遗忘的治世能臣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聊三国时代东吴阵营的一位丞相,稍稍冷门,但却是东吴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 东吴是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开创出来的,但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孙权.孙权于公元252年称 ...

  • 谢池春---倔老头

    谢池春---倔老头 至老祈安,偏向四方陶醉.社区穷,沉迷各地.危崖涧壑,不怕重云坠.闹纷纷,漫寻娇翠. 风流带伞,羁梏拖鞋弓履.一声呼,趟川蹈嵬.求缘喜好,闻旅三更起.世何幸,笑当同异. 谢池春--- ...

  • 倔强书法家,以忤张居正拂衣归!这位倔老头的姓名更令人意外!

    包容(?-1639),字蒙吉,号虚中.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万历十六年(1588)授中书舍人.擅长词翰及书画.篆刻.张居正以玉章相属,已镌就,促之急,乃磨而还之,拂衣归.晚年客吴门,与周天球.王稚登交 ...

  • 诗歌||倔老头(外一首)

    倔老头 老头很倔 倔得以致脊背压弯了 仍然不肯卸下 肩上的责任 又一个老头很倔 强行接过倔老头的担子 直挺腰杆 却压折了骨头 两个老头一前一后 他们"倔"的姿态 常让身后的我们 感 ...

  • 杨友全||倔老头(小小说)

    关注天安门文学,让文字温暖人生! 作家小传 杨友全,河北无极县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几十年伏案疾书,笔耕不辍,在追逐文学梦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及网络媒体平台. 杨友全:倔老头(小 ...

  • 天大地大,不如法大,75岁倔老头为何死活要反曹?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除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帮手,一个是太尉蒋济,一个是司徒高柔. 蒋济是司马懿的亲信,帮司马懿很正常. 司徒高柔,为什么帮司马懿呢? 高柔生于公元174年,比司马 ...

  • 倔老头李鹏飞 水果洋葱5斤只要48元,顺丰包邮

    在生态圈子里,不知道野菜夫人倔老头李鹏飞的人不多,一把年纪了,非要跑到地头折腾有机农业,这一折腾就是十多年,还好,虽然年龄大了点,不过心态年轻,跟我们八零后的新农人在一起没有任何代沟.他农场的土豆.洋 ...

  • 【生活志】我家的倔老头和巧老太

    我的父亲母亲| 叶爱冬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 ...

  • “洞痴”赵中国 倔老头和中国第一长洞

    1988年,探洞考察队刚到达绥阳的时候,就向当地人打听区域内洞口的位置,但奇怪的是,人们知道这些洞的名字,却不知道具体的位置.正当考察队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推荐了一位熟悉附近地形的赵姓村民,在他的带领下 ...

  • 【阅读悦读丨小说】沧浪《倔老头》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沧浪 [作者简介]沧浪,本名徐贤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爱好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天空乌云密布阴沉得可怕.你说下雨就下雨吧,可偏偏吝啬得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