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明讲中医基础第56讲,湿,为什么容易阻滞气机呢?

湿我们讲的特别多,现在人对湿也特别了解,随着中医的读物,养生的热炒,大家对湿性,说你湿性很重,这就是湿。

我们在早课也说到“湿”,今天就和大家具体讲讲湿邪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类比是什么?

自然界中它具有粘滞、重浊,趋下的特性的外邪,统称为“湿邪”。

大家看大自然,是三月四用的时候回南天的时候,就会感触到这种湿对你的影响,感觉非常的难受。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就是,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也就是说整个是一个阴邪,湿最主要能够阻滞气机的升降。

我们要注意,为什么容易阻滞气机呢?损伤阳气呢?因为湿困脾,我们原来讲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跟大家讲过,脾是主运化的,运化水湿和津液,运化水谷精微。

如果脾这个中焦的功能被湿所困了以后,很容易导致中焦气机的不通畅,然后又出现脾胃气滞的表现,也会出现湿困脾的表现。

湿困脾以后,阳气不能够升清,导致阳气的损害。这里湿之所以能够损伤阳气,跟湿困住中焦,困住脾胃有很重要的关系。

湿属于阴邪,容易侵犯留滞经络,形成有形之邪。比如湿阻胸膈,就会出现胸闷,气机不畅;湿困脾胃,就会出现大便的粘滞,大便的不爽、腹胀、气机的阻滞。

湿邪最容易困脾,出现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就出现一系列的水肿、脚肿等这一系列表现。

第二,湿性重浊,这里重浊是指湿邪容易导致比较沉重、重浊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整个湿邪的特点,湿邪侵犯人体关节的时候,会感觉到关节的浊重,原来有一个在痹症里面有一个浊痹就是这样子,那么它跟湿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整个身体感觉到关节的疼痛,四肢的发沉,身体的一个头困重的表现。如果是湿浊下行,不能够分清,也不能泌浊以后,就出现小便的浑浊,大便的腹泻等等。

这一个湿性的一个特点,很容易出现在女性带下病方面,还有小便、二便上面,还有皮肤的一些疾病上面,比如说湿疹、皮肤的疾病跟湿有关系的,很常见。

第三个湿性粘滞。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湿很难驱除,特别是现在肥胖的疾病,无论是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都跟阴成型

阳不化气有关系,都跟水湿津液代谢有关系,水湿津液代谢障碍以后,就会形成湿停滞于体内,粘滞,就说明了一个症状的粘滞性。

粘滞的感觉,整个皮肤的很不舒服。粘粘,很油那种感觉,这就是湿重的表现。

表现在女性的分泌物,比如说白带的一个改变上面,有些人有很多分泌物,就出现非常不舒服,味道气味都有改变的这种状态,还是就是排泄物,这都是说明湿滞的特点。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湿性病程比较长,反复的一个发作。我们临床中常见的一些疾病,痹症,皮肤的湿疹等等。这一类疾病,都是延年不愈,反反复复的发作。

湿邪还有一个特点,容易就是侵犯人体的一个下部,性是趋下的,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走,湿具有趋下的一个特性。

湿邪致病具有这一个容易伤人体的下部的一个特点。我们常见的比如说阴囊的潮湿、阴囊的红肿,妇女带下病,溃疡,痢疾等等,这些都是湿性趋下的临床的一个表现。

上次课我和大家讲了一个湿邪,今天湿跟燥邪相对的一个地方,燥邪在脾胃系统里面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脾是喜湿恶燥,胃是相反的,脾胃相表里。

燥邪在自然界中取类比象的方法,凡是在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称之为燥邪。

我们现在是秋天的时节,这个时候最容易感受到燥邪,燥邪伤肺和其他的风寒暑湿有不同的特点,大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秋天特别干燥的时候,他最容易出来的咳嗽是干咳和少痰,出血丝痰这一类的症状,所以它跟其他的外邪有不相应的地方,作用于人体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相应的表现,所以把具有干燥收敛的特性的外邪,称之为燥邪。

燥跟湿相对,燥邪容易伤肝肾,容易伤津液。

燥表现为侵犯人体的时候,多是从那个口鼻而入,从皮毛而入,导致人体的致病的一个特点。

那么表现出来就是皮肤的干燥,皮肤的瘙痒,一抓皮肤就是那种像一片片有东西在上面,很干燥,然后有龟裂,会有皮肤的裂开、裂痕,整个人会感觉到咽燥鼻干、口唇燥裂,出现一个小便的秘结,小便的短少,大便的秘结等这一类的情况。这就是燥邪伤肺以后,津液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燥邪的特点。

另外初秋、秋天的季节,燥邪容易致病。而肺是处于上焦,而且肺为水上之源,肺为娇脏,也就说它处于最上面,燥邪特别喜欢侵犯肺而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肺它是喜润恶燥的,跟脾是不一样的,肺是开窍于鼻,燥邪容易侵犯皮毛,容易侵犯人体,损伤人体的一个津液

刚才和大家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干咳,少痰,或者是没有谈,表现就是一阵阵的干咳为主。有些人有痰,但是很粘滞,很难咳出来。另外由于燥邪伤肺,痰中会出现带血的情况,这是燥邪伤肺后损伤了肺阴,出现了一个肺阴不足的一种表现。

因为大肠跟肺相表里,大肠的病变如果是阴液不足,也会不能够下移大肠,引起大肠传导功能的失常,出现便秘,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这些都是跟燥邪的一个致病特点有关系。

大家在秋季干咳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是老年人的一个问题。如果单纯的咳了很长时间,效果也没好的,有时会伴有一些血丝痰的。

如果老年人平时有一些吸烟史,然后咳了长时间,用那些药效果也不好。就要注意下肺有没有问题?就建议做一个肺部CT的一个检查,看看有没有一个肺癌的一种表现?

这段时间确实很多干咳的病人来找看病。就诊时候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特别是有些人他反反复复的咳。

突然间又出现一个咯血,丝痰,有的咳嗽气喘的一种表现,要注意就是肺癌。上次有一个朋友,就是老年大学的。然后就是干咳很长时间,后面做CT是一个中央型的肺癌,大家要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一个单纯的一个干咳和这种有形之物的这种咳是不一样的。

最主要是不要耽误别人病情,因为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里面可能都有不同的一个选择,你觉得中医很好,但是有些人的子女或者是他的家人来说,可能会选择另外一种治疗方式。最主要不要拖的太长时间,特别是有时候,如果时间久后,全身脏器转型后,这会比较麻烦点。

干咳大家要注意,燥邪的特性主要是两个,是说我们如果是燥咳我们主要是用两首方,一个是清燥救肺汤。还有就是双杏汤。两首方也用的比较多,主要是以润肺止咳为主。

第二个就是火邪。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火跟夏相对。在整个自然界中,凡是具有炎热升腾的特性的外邪都成为热邪。这个火热大家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划分?这两个表达的东西就是不一样,但是基本的特性还是差不多。

火热的异同,我们在有时候大家都经常用的是火热之邪?两者之间有一些细微的一个差别。但是都说明了它们两个都是阳盛为主的一个疾病。

都是属于这种外感六淫之邪,致病基本相同。但是有一点区别不同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火邪致病表现为某些局部的一个症状。

但是如果是热邪,更多地表现就是全身弥漫性的一些发热。比如说现在我们所说的火邪,大家经常容易说过的心火上炎,肝火上炎,用的是一个火,主要指是局部的一个症状。

热的就是前身,有全身发热,不会说全身发火,整个的全身的弥漫性的一个症状。主要是两点之间的一个区别,也有人认为,温是热之剑,火是热之急,所以说话的统称为火热之邪。

火邪致病性质和特点,就是火为阳邪,其性趋上。我们也来在讲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也跟大家讲过这个问题,火性炎上,讲五行的时候,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大家一看大自然的火都知道,一烧起火的时候,火苗是往上串的对不对?它在人体来说也是比较容易侵犯人体的一个上部,比如说我们现在所看到风热上扰以后,所引起的头痛、咽喉疼痛、口舌生疮,耳鸣,牙齿出血,口唇的靡烂,口唇的生疮等等,这些都是火性炎上的一些表现。

第二个发为实证,热性并比较多见。表现出来一派的高热、烦渴、汗出、脉宏大。这种病人往往表现为火热为阳邪,在临床中,侵犯人体会出现一派的热像,热又容易耗伤津液,往往病人发高热、恶热、面红,大家听说过一句叫“面红耳赤”。

这种病人往往伴有津液不足的表现,比如说口干,想喝水,咽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的秘结等等这一类的,津液不足,热伤津,燥伤津,这都是属于外感,热证里面容易伤津液的,暑湿之邪,暑热之邪也容易伤到津液,这里火热也容易导致津液的不足。

第三个火热容易扰乱心神。我们经常有人说心很烦,就是心火比较旺盛。为什么?心在五行中属于火,这个火很喜欢躁动,与心相映,这热入营阴以后很容易影响到心神。

就容易出现心烦,失眠,睡不着,难入睡。这就是热扰心神以后所出现的一个症状,我们说说来有很多火、肝火,心火热盛,扰乱心神以后,人就会失眠。我们现代人很多失眠的,很多很多,有的是肝郁化火,有的是心火亢盛,还有重的时候,就会出现烦躁,狂躁不安,胡言乱语,乱说胡话,有些自言自语,甚至出现昏迷等表现,这是火内扰心神,逆传心胞,出现心神被扰乱的现象。

很多精分的病人,就是跟火热之邪直中于心神。你看很多精神分裂的一些患者狂躁不安,登高而歌,大家看到了这种心火亢盛,自己没有办法能够控制,而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

第四,容易生风动血,临床常见的热极生风,高热昏厥以后,比较常见,就是热容易生风,我们今天遇到的病人,抽搐的患者,高热以后,出现意识的障碍,出现癫痫的表现,就是四肢抽搐,双目上视,口吐白沫,在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热极生风,大家看到的抽搐,双目上视,都是热极生风的一种表现。

还有另外一个热迫血妄行,热,火热之邪损伤脉络,血液不循于常道,又出现吐血便血了,皮肤发斑,紫暗,女性常见的月经量过多,崩漏,这种是因为火热之邪能够侵犯人体的血脉以后,扩张血管,引起各种出血,我们这个时候就用凉血、止血。

第五,大家也比较容易知道也比较常见的,就是这种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的局部的一个血分以后,可使血肉腐烂,发为疮疡,臃肿。

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肿热痛,在外科里面有一句话是比较经典,我记得应该是《医宗金鉴》叫“痈疽原是火毒生”。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五味消毒饮。所以说热邪容易导致痈疮的一个产生,局部的痈疮,局部的红肿,都是跟火热之邪火盛有关系了,要清热、解毒、去火为主这种治疗方式。

简单的大家说一下疠气,就是一个具有传染性质的一个外邪,现在的毒气,瘟疫等等之类都统称为疠气。大家了解下它的一个特点就行了,第一个发病很急病情很危重。

而大家所看到的一些就歇传染性疾病的SAS之类的,发病很急,病情进展比较快。另外传染性很强,容易流行,容易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就是病位和病种有不同的一个特异性。

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隔离的一个工作,这是最主要的,就是疫疠发生以后,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做好这个隔离的一个工作。还有就是对些大家要注意饮食、环境污染的,就尽量少吃或者是少用,就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一个发生。

影响疠气发的因素主要是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大灾后,大灾后必有疠气,较大这种传染的一切疾病的发生,为什么灾后重建要特别重视这种清洁,就是这样子,这些环境、气候等等,这种灾害之后会起很多东西的一些腐烂,然后导致疾病的一个发生,大家了解下这方面的因素就行了。

因这一类的疾病现在有,但是现在比较少,而像大家常见的手足口病这类的,做好防护的一个工作,隔离的一个工作。休息几天,小孩子减少这种传播,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我们再讲讲内伤的病因,我们在前面内容里有所涉及,讲中医理论五行的时候,讲五脏六腑的时候,也是想了很多,大家是比较熟悉我简单的概括。

就不具体的再讲详细的案例分析之类,因为我们前面讲的内容很多是内伤,现在临床见到的疾病跟内伤有关系,我们所说的内伤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凤仪思想里的“怨恨恼怒烦”,中医叫做“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些分属于心肝脾肺肾里面的五脏的一个内容。人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就是对七情有不同的一个反应。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但是如果过度的时候,比如喜怒,和这种恐,长时间的剧烈的突然的刺激,超过了人的正常的调节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时候,那么就会引起脏腑功能的病变,出现气血经络的混乱。

七情致病跟外感是不一样的,七情致病直接跟内脏有关系,病由内生,而外感是由口鼻、肌肤、皮毛等侵犯人体。

七情致病现在很常见,可以直接引起我们现在的多种情志疾病和心身疾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焦虑、失眠、惊恐障碍、恐惧症、精神障碍等等之类的疾病,出现一些精神的异常,跟这有关系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很多人表现出来都是躯体的症状,比如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吃东西没有胃口,还伴有胃胀,消化不良,有些人还出现了全身的不适,那种多发生的症状,多种多样,不能够用一种疾病来解释的。

然后反复的求医,反复的做胃镜。今天我们还有个病人就是做的四、五次胃镜,什么问题都没有,然后表现出手足的一个抽搐,他每次发作的时候,不是我刚才和大家所说的典型的昏迷,四肢抽搐的表现,他知道他是清醒的,他要抽了,这种跟癔症的关系可能更大一点。

这个内容大家很熟悉了,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这个我们不具体展开,这个大家了解的很多。

惊恐惊恐,大家放大看一下这个区别,那么恐伤肾,肾在志为恐,惊主要是伤心。中医里面的一些内容发,我以前解释了很多,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还要我们怎么样是理解恐伤肾。

原来我们在讲五脏的时候跟大家讲过,肾在志为恐。我们现在的很多的,突然间的恐惧,外在事物过度的一个刺激,我们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小便失禁,大便失禁,这是肾主恐的表现。还有很多小孩遗尿,可能跟父母过于给孩子的恐惧有关系?

发病条件刚才我们和大家简单的讲一下,持续长久的一个刺激,超过了我们人体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他就会发病。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被一些外在的事情突然间刺激的时候,会被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父母之间的一个关系,这些都会导致怒、忧、思、恐的发生,但是超过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的范围。

当外在的过于巨大的东西,超过了我们正常的调整范围的时候才发病。那么直接作用于损伤内脏,引起气血失衡,脏腑的失调。

七情致病的特点,影响情志的一个变化,直接损伤我们人体的一个内脏,我们知道思伤脾,恐伤肾,喜伤心,那么这些直接损伤到人体的五脏,跟对应之间的一个脏腑之间的一个关系。

另外影响脏腑的气机混乱,运行混乱,这个怎么说呢?比如思伤脾以后,脾不能够升清以后,也会影响了胃的一个降的功能,不能够升清降浊。

同样的道理,影响到肝,如果怒伤肝以后,肝气的疏发太过也会影响到整个气血的运行;肝气的疏发不及,会肝气郁结,会胸闷、气滞、气机的逆乱这种表现。

七情致病还跟情志的一个变化有关系,刺激的时候,受刺激刺激的时候,症状就加重,跟这个有比较明显的关系。

七情致病以后引起五脏的一个变化有关系,思伤脾出现食欲不振、脘部的胀满,在讲五脏的时候都说过,我们就一笔带过。

影响气血的一个运行,比如说怒则气上。就会出现肝失疏泄、血随气逆的一种表现。悲伤的时候气就消了,然后就出现疲劳、乏力,气短,肺气受损的一个表现。恐则气下,出现肾气不固,小便失禁等这一类表现。

这一类影响到整个气血的运行的一个,气机的失常,都跟这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有时候在治疗的时候,就用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的一个特点来进行调整,对情志这个疾病特别多。

注:本课程是2016年中医基础班课程内容,由中医医师佳明主讲,基础班班委辽宁明岩,成都梅泉,南宁黄迎梅,厦门林枝,南宁马奥丁,内蒙李志华,湖南瑞华,济南赵小静,东莞郭菊花,江门陈留笑,河北孙春娥,深圳巧娟,珠海罗夕,江西彭志英,厦门陈君玉,哈尔滨雪婷,全体班委完成,感谢每个人,谢谢你们。

(0)

相关推荐

  • 津液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中医津液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内经>的津液论述,由清代的温病学派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所继承和发扬.内科燥病由邵新甫.石寿棠等所阐述.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津液.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71讲,续命汤治中风痱

    我们上次讲了舌质的萎软和强硬,在临床中强硬也非常常见,另外大家比较常见的就是歪斜,老百姓中风的表现,多数属于肝风夹杂.或者痰瘀阻滞所导致的舌的动态的一种改变. 歪斜舌前半部比较明显,伸舌的时候过一边,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70讲,水为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大家晚上好,上次课我们讲了裂纹舌,它的临床上的意义.今天再和大家讲讲舌的动态,就是舌头运转灵活的状态,伸缩自如,能够转动灵活,提示一个脏腑气血经络的通畅,脏腑的健旺. 主要讲讲病理的状态,第一个萎软,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9讲,再谈半夏老药新用

    上次课我们讲了点刺舌,主要是观察舌常见的诊断,主要表现一个热盛,如果是点刺鲜红是血热内盛或者是阴虚火旺,如果点刺绛紫,就出现热入营血了,而出现了气血的壅滞,另外看点刺舌在哪个部位,比如在舌尖舌根或者两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8讲,脾胃系统论治

    上次课我们讲了胖大舌,今天继续和大家讲一讲点刺舌,在临床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在舌面上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星点样的表现,小小的称为点,大的称为星了,临床中通过点刺分析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个图片比较模糊,但是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6讲,老嫩、胖瘦舌

    今天我们继续讲讲舌像的一些内容,首先讲讲舌形,舌形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色,裂纹等方面的特征. 老嫩是判断一个舌像里面的基础,虚实之间的判断.首先来看嫩舌的一个表现,舌质的纹理比较细腻,娇嫩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6讲,什么是红舌呢

    上次课我们讲到淡白舌.气血不足,气血亏虚,阳虚的表现,淡白舌,如果舌体整个是胖大,有的人瘦小,有的人胖大的感觉,如果边有齿痕,基本可以判断他是阳虚,津液不化,痰湿,水湿内停的表现,所以淡白舌的意义我们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5讲,望而知之谓之神

    今天我们和大家讲一讲中医基础理论里面比较重要的内容,舌像,原来讲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有问诊,还有望诊,舌诊就是望诊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中医有句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特别强调了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4讲,三因制宜

    今天继续和大家讲讲,中医基础里面调整气血津液的内容,我们在讲气血的时候都有所涉及,我们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第一个就是调精. 调精分为几个,第一个填精,主要适用于精血亏虚的,以填补精髓为主,治疗肾精不足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3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我们今天继续讲讲中医治则里面的内容,上次课我们讲了正治和反治,今天我们讲治标和治本的含义,因为标本实际上是相对的一个概念,中医学里面,"本"就是一个根本,也就是一个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