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茶话 2017内容精选”暨“2018新年致辞”!!

在过去的2017年,我们共同探索了 文明起源 —— 感性认知,而且还不止一次—— 再说“感性认知”。
既然探索,那就学习沟通与 交流。
累了,顺手又做了个标本—— 迎春重口大礼 · 毒蝎。
而且就在那个冬天,我也迎来了一个 一样的新年,别样的开始 … … 。
一边看着电影 解读《荒野猎人(THE REVENANT)》,一边思索着一个问题 思考:冲泡技法评审标准的原则,而且还有后话 随想:那些味觉与嗅觉的盛宴 … …。
最终有了结果 思路确定:烹饪≈冲泡,明确了理念 打造国茶领域里的“蓝翔烹饪技校”,回答了茶有的提问 答茶友问 (一)。
谈及美时,我们聊到了 空山美社:论“含蓄”,谈及运动,我们说起了 空山物语:关于奔跑 。
精心准备后,还为大家呈上了一道丰盛的美学盛宴:与美的约定:“美遇 · 空山美学三讲”招募、“美遇 · 空山美学三讲”后记 。
回来继续钻研茶学,并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普洱哲学:论能量的“波粒二象性”,也会陷入沉思 空山物语:无语……,于是有了那封 致茶友的一封信。
如果喜好老茶,那么可以感受一下 空山物语:老茶之“鲜” ,我会告诉你 普洱哲学:我们为何选择了茶? ,并且我们会 空山物语:从手机的迭代演进说开去 。
终于,我的学生也开班授课了 祝贺空山门下普洱品鉴邯郸开课 。
随着关注量越来越多,认识的朋友也愈加广泛,于是应一位台湾茶友的要求解释了一下 覺茶:一個非佛教徒眼中的“禪茶一味”。
继而我们又聊到了 空山物语:进化论 。
一些茶友戏称自己喜好“自喝自悟”,于是有了 空山随笔:“自喝自悟”的正确姿势 ,并为他讲述了正确的 普洱哲学:习茶三观 。
开汤与品鉴是硬币的两面,一个真正的开汤茶师,素来没有“只泡不喝”的说法。而品鉴的理论基础,则是 普洱哲学:感知区间 。
我们尝试过 实验现场:关于“超微茶粉” ,很有意思!也带你欣赏过美瓷 空山美社:雅器鉴赏(一) 。
我也曾试着给出一个 普洱哲学:终极真相 。
也就当代的冲泡方式与当代茶的关系进行过思考 相得益彰——当代冲泡方式与当代普洱之关系 ,并提出过汤感中 空山美社:“50%灰度” 的概念。
回答过茶友关于 答茶友问:关于“标泡法”的瑕疵 的疑问。
拜红姐看得起,做过 空山试用:宝瓷林第三代盖碗 的试用报告,这也是我首次出具茶器类的实验报告。
时不时,会形而上一下,—— 空山物语:直面而求,执象千里 。
我们这儿爱茶的很多,并时常交流,“河北乐茶会 · 标泡法专场”后记 ,并对在不同冲泡要求下的开汤软硬件调整做出了思考,—— 实验现场:加大“投茶量”之后 … …
之后,我们又对环境相对湿度做出过探索,—— 相对湿度60%橙色预警,以及卡汤析出过程的数学建模分析,—— 茶叶浸出过程基础 。
既推崇过 空山物语:奢侈精神 ,也思考过 空山物语:顶级茶品的尴尬与出路,还在想如何 空山物语:面对那些我们注定要失去的美好…… ,甚至于要讨论 空山美社:关于“吧唧嘴”的审美感受原理 。
也感谢各品牌的信任,为“空山茶话 · 开汤”栏目提供茶品,使得我们有了“开汤:福元号 2016 易武千秋 (生茶) ”与“开汤:知苦觉甜 · 感受“雨林古茶坊”普洱风格定义 ”。
思考过 普洱哲学:万物互联的时代 ,也研究过 论“评审”的价值与意义 。
阐释过 空山随笔:核心关键 … … ,以及 空山随笔:一些被忽略的事实 … …
既聊到过 普洱哲学:论汤感中那些不可描述的…… ,也跟风回应过方舟子事件,—— 科学与现实之间 —— 也说“方舟子炮轰普洱茶”。
于是,我们轰轰烈烈的举办了一届“普洱茶冲泡大赛”,—— 空山物语:终为人父 … … !!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 …
有时我要练练功,—— 空山美社:回味《舌尖上的中国》 。
有时也要参与业界讨论,—— 普洱哲学:理论的基础 · 邹老观点之我见 。
有时也要重新找回 空山物语:热情 … …
茶友总是要我聊一聊茶之苦涩,—— 没问题!实验现场:汤の苦涩 。但我更愿意跟你说一说作为一个专业开汤茶师的专业素养—— 也谈“专业素养”—— 稳定 、也谈“专业素养”—— 系统认知 、也谈“专业素养”—— 自我成长 。
接下来,就有了我们的开汤研习社 —— “开汤研习社”之于茶商、茶师、消费者的作用与意义 ~ ~
然后便是 ——
… …
感谢各位品牌的支持与信任 ~ ~
诸位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对品牌的深度认知,—— 我会再接再厉的!!
当然,抽空我也会继续产出一些我的思考:
这,就是“空山茶话”的2017,—— 各种的未知已成为过往,各种的艰辛也已化作坚定!无论如何,我很欣慰!也很满意自己的2017,—— 你呢?
就让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始我们的2018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