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创作的三段论
相关推荐
-
抱朴含真 ▍闻问庚子篆刻选
抱朴含真 行稳致远 --品读闻问篆刻 ◎李春雨 记得几年前我到集美阁选购印石时,见到一本<闻问印存>,作品风格有元朱.汉印.古玺以及流派印,形式多样但刻的并不俗气.结识了闻问之后便经常或见 ...
-
徐正濂老师网络公益讲座文字版(根据录音整理)
很高兴.很荣幸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活动,今天我想就怎么学习篆刻.怎么面对基层初学篆刻的作者和大家作一番沟通. 我分了四个方面,简述如下. A.怎么入手学习篆刻 1.中国篆刻源远流长.民国时期在河南安阳发 ...
-
以丁敬为例,试析浙派印面形式特征和做印法的关系 /赵明
赵明,1964年5月出生于江苏高邮,现居山东临沂.别署弥坚,又号登堂.以"沐芳斋"."若英堂"颜其书斋.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中国书协会员,中国 ...
-
篆刻金石印材50种,质地受刀特性,篆刻创作效果
篆刻印材是指刻印章所用的材料.汉代以前,印章均以铜质为主,偶有牙.角之质,亦显希睹.汉以后则出现其他材质的材料,如:铅.铁.合金.宝石.翡翠.松石.玛瑙.琥珀.蜜蜡.紫砂.石.瓷.牛角.珊瑚.贝壳.黄 ...
-
韩登安篆刻创作的风格发展及其演变,多印作对比分析及举例
以<韩登安印存>.<西泠印社胜迹留痕>与<毛主席诗词刻石>三本印谱及<未发表私人收藏的韩登安篆刻作品>为主.为了能够较清晰地掌握韩登安篆刻创作的风格发展 ...
-
近百年224位书画名人印鉴赏析,用于篆刻创作及鉴定收藏
宋代以后,文人士大夫篆印刻之风渐盛,而其所用变由此愈广愈精.迄于清季,篆刻已发展成为独立艺术门类,且于书画创作及鉴定收藏,尤为不可或缺.而印谱之选编辑拓则更显纷繁多样,对后人嘉惠颇丰. 近百年间,篆刻 ...
-
篆刻创作五字真经
中外美术简史(美术绘画专业)/"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刘鑫,周艳 第一个字:宗 篆刻创作以秦汉印为宗.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宗,按<说文解字& ...
-
篆刻创作的五字真言
第一个字:宗 篆刻创作以秦汉印为宗.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宗,按<说文解字>其意尊也,祖庙也.秦汉印乃篆刻艺术之鼻祖,印宗秦汉早有定论,前人有过很多论述,不必一一列举,只 ...
-
篆刻印材50种,质地受刀特性篆刻创作效果
篆刻印材是指刻印章所用的材料.汉代以前,印章均以铜质为主,偶有牙.角之质,亦显希睹.汉以后则出现其他材质的材料,如:铅.铁.合金.宝石.翡翠.松石.玛瑙.琥珀.蜜蜡.紫砂.石.瓷.牛角.珊瑚.贝壳.黄 ...
-
篆刻创作需要把握的尺度,你一定要知道
篆刻艺术,无论是从继承的的角度还是从出新的角度,都不外乎从篆刻三要素(即字法.章法.刀法)上进行着手和变法突破.而在具体的取法和创作当中,在分寸与尺度的把握上尽求准确和精当. 观海者难为水 (吴让 ...
-
篆刻创作中的自我意识!
一般说来,印章风格实际是篆刻家自我意识的体现,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出现. 浏览篆刻史不难发现,杰出篆刻大师的成功无一不立足于独立的自我意识,使自身艺术实践独具一格,称雄 ...
-
刀法决定印人水平高下,当代名家张公者谈篆刻创作
@篆刻微刻 张公者 亦署旭光.弓者,号容堂,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公者工作室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