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他们如何在野外生存

本文是欧空局2009年5月产生的新一批女航天员中的萨曼莎于2012年1月30日发表在欧空局网站上的博文,讲述了她和同伴冬天在俄罗斯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和了解航天员自己笔下的特殊生活。

2012年1月18日,我和托马斯在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附近的森林里,开始参加为期两天的野外生存训练,这是一次强制性的训练,“联盟”号飞船上所有航天员都必须参加,目的是训练航天员们在寒冷冬天求生所需的各种技能,并尽力培养求生信心。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联盟”号飞船着陆之前救援队都会赶到着陆地点,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紧急情况下的生存训练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

寒夜守候

今晚由我值班,我长时间地盯着跳动的火焰,没有一点睡意。直到1个小时的值班任务结束,我才打算叫醒和我换班的同事,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听到我的声音后,托马斯在由树叶和树枝搭成的简单而冰冷的床褥上,伸展他那僵硬的四肢准备接班。此时,我用无线电报告说,我们一切都挺好!不过,昨晚——我们野外求生的第一晚,情况却有些麻烦:当时我们身陷困境,又不能和救援队联系,黑夜里我们每小时发出3次求救信号。而现在我们已经妥善安置下来了,所以只需按程序报告我们的行动,没有必要像昨天那样了。

昨天晚上,我们和一架救援直升飞机进行了一次求救模拟联系。按照他们的要求,我们点燃了烽火信号和夜间照明弹,以便他们能确定我们的方位。之后,我们被告知,不出意外的话第二天早上救援队能到。所以,一晚上我们不得不待在帐篷里,这既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也是在考验我们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说实话,其实我们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今天晚上这里的温度是零下15度,几乎没什么风,地面上雪及膝高。当我想到以前很多航天员是在零下30度的低温和及胸高的大雪下进行生存训练时,我竟为我们的好运感到高兴。

舱内训练

尽管我们算幸运的,但回想起两天前,当我们穿上俄罗斯“海鹰”航天服,进入位于生存训练基地的一艘苏联时期的“联盟”号飞船船舱时,还是觉得即将面临的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船舱里有真空包装好的标准的“联盟”号飞船救生背包和御寒的衣物,在外面还携带了降落伞,帐篷和绳子。除此之外,还有可以从座位上移动的3个座椅衬垫,和便于与防水的羊皮求生航天服分离的及膝防水雨鞋。

托马斯首先进入了船舱内,所以当我进去后看见他奇怪地躺在控制板上时,只得蹲在舱内的一个角落里,尽量给我们的指挥官谢尔盖·沃尔科夫(Sergey Volkov)腾出点空间,以便他能进来并关上舱门。随着无线电那头的一声令下,我们的训练开始了。

保持舱内干燥、缓慢移动确保不出汗、以免身体温度过低等等,这是训练之前前辈们给我们的首要忠告,现在我也将这些铭记于心。但尽管如此,几分钟后我们还是全都出汗了,在狭小的空间里,我们摸索着打开那包御寒的衣物:里衫、毛衣、薄夹克、厚外套、厚夹克、手套、帽子和鞋子,每件上面都有我们的名字。当我帮着谢尔盖脱掉“海鹰”航天服,试着递给他那些衣服时,我庆幸我们的身材都不是魁梧型的。

雪地“安家”

等我们收拾好野外生存的装备和降落伞,准备进入森林时,那时只剩下4个小时太阳就要下山了。我们不必担心食物,因为食物储备够我们食用三天的了。可是我们必须动作迅速点,趁天黑前搭好帐篷,准备烽火信号和收集生火木材。

谢尔盖找到了一个能搭帐篷的不错的地方:两颗笔直的树木,刚好留了2米的距离可供我们倚靠,前方有足够的空间留给我们明天搭帐篷,而今晚我们要在这块空地上生火,并且在距离100米的地方有一块空地可以留给我们准备烽火信号。谢尔盖怀着决心和信心,带着令我与托马斯欣赏的领导力,开始分配任务并带头工作起来。我们的指挥官曾是一名优秀的俄罗斯空军飞行员,他懂得各种野外生存技能和与生俱来的会照顾好每个成员的能力。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在我们几个人中营造温馨、和睦的气氛。因为有他,我们在这里的训练注定会成为一段很美好的回忆。

用救生装备包里的一把小刀和一把大砍刀,还有大小适中的树枝和降落伞上的绳子,我们搭好了可供倚靠的简陋的棚子;然后,用剩下的小树枝和叶子来铺地面和盖顶棚;最后,用降落伞和救生毯覆盖或者包好所有的东西。这儿不是一处安乐窝,但它终究会让我们在晚上睡上几个小时。

前一晚的棚子与今晚的帐篷毫无可比之处。今天我们有一整天的时间可用来支配,我们得到的命令是搭一个圆锥形帐篷——在用6根长树干搭成圆锥形的框架后,我们用降落伞包住它,里外各包一层,在两层中间会有个30厘米的木棍,这样能留出空隙便于新鲜空气进入,而帐篷里面的烟也可以从顶部排除。

现在,我得把无线电接收器递给托马斯,准备慢慢入睡。几小时后,救援直升飞机就会联系我们,并给我们一个方位导航以便进入回收区。我们知道根据“作战”指示,我们3人中要有一个人假装残疾,其他两人会用雪杖和座垫做临时担架,把他“救回”回收区。

训练一旦结束,我想我们可能会点烽火来庆祝一下。入睡前我想:希望明天的训练会轻松些、温暖些……

文/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

编译/张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