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可以托六尺之孤(8-6)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193:关键时刻的抉择,是普通人与卓越者的分水岭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8.6) 本章是曾子谈论才节兼备之君子难得.要做一个君子,才节缺一不可 ...
-
#每日学论语#8.6【2017-1-13】
#每日学论语#8.6[2017-1-13]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yú)?君子人也." [译文] 曾子说:"可以 ...
-
托孤与寄命,大节谁能夺
可托孤可寄命,大节铮铮谁能夺 --君子散论 余东海 壹 君子人格建立,仁义不退,不会会因权力.环境或其它任何原因而退为小人.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上知即大智,德智不二, ...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临大节而不可夺”
[原文]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政权命脉寄托于他,在 ...
-
下班后的样子,暴露了真实的你
随着色空展览逐渐进入中期,二管家开始有一些时间,可以逐渐恢复不二堂的营业.看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几幅作品: 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
-
什么样的人是君子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陈昌文解读<论语>: 可以托六尺之孤.六尺之孤,是没有满 15 岁的幼主,也就是皇帝死了,剩下来 ...
-
修身由来是君子——《论语》悟读【187】
不知不愠为君子: 有智有德方丈夫. <论语>第八篇第六章: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临大节 ...
-
【第187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6章》曾参怎样论君子?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6章>曾参怎样论君子?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里所谓"六尺之孤 ...
-
圣人心中君子中的君子,与废柴中的废柴,都分别有这些特质。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儒家经典」,四书里<大学>的共读. 01. 君子中的君子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 ...
-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泰伯8.6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原文]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翻译]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 ...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原文]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③?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 ②百里:指方 ...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
-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
从一块种植田到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功能休闲农场—德国克莱斯托芦笋农场,成功秘诀?
在德国东北地区,临近柏林的勃兰登堡州内有这样一处郊区农场:它是附近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它有奇特美味的餐饮美食,它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它设有丰富的乡村游乐设施,它是儿童们的游乐天堂,它是大人们的休闲 ...
-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学《论语》 之“升车,必正立”
[原文]10.1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白话译] 上车时,身体一定先站直,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内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指点点. [注] 绥:上车时扶手用 ...
-
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04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 ...
-
学习了《论语》,旅行都不一样了|听友心得
山东服务区:孩子去点餐问售货员阿姨哪种饮料好喝,阿姨说饮料对小孩子不好,哪种都不适合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圣贤文化滋养的城市的人们,让我爱上这里.突然有个想法等我退休了,也来这里生活,偶尔可以上山去感受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