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冠军型品种集中:找最牢的特、最猛的强、最摧枯拉朽的新
接下来的投资方向很明确,就三个方向,且向三个方向里面的冠军品种集中。这三个方向从业务本质层面来说就是:找最牢的特、最猛的强、最摧枯拉朽的新。
第一种是“最牢的特”。阳谋般,明知其极高的超额利润,却不得不任之由之。技术难不一定就必然构成特。在医药行业里面,在难的基础上增加质量敏感、安全敏感,加上准入政策极其严格,才可能构成最为牢固的“特”。
另一种是“最猛的强”。能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且在规模效应之上会形成协同延伸。
第三种是“最摧枯拉朽的新”。那种极大冲击的创新,势能足够大,它就具备摧枯拉朽的效果。
最牢的特和最猛的强,它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前置壁垒和后置壁垒,是一种壁垒。
实际上,对这种壁垒业务,在投资上真正比拼的是投资体系跟认知体系。只不过在医药行业内它会额外增加一道对这个医药产品的应用场景的理解。这种场景理解也会带来一定的阻隔和门槛,其他行业积淀的认知很难简单复制应用,因为医药很碎,在这么碎的医药行业里面,有些场景是好理解的,但更多细分的严肃的医疗场景,不是我们日常见到的,对于基本没有医药行业积淀的投资人来说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所以,医药行业里最牢的特和最猛的强,事后看逻辑都很清晰,但是在事前看总有一些没有被充分反映,这就给深挖医药的人留下发掘的机会。
当然在医药里面长期来说,最可能拉出行业专业优势的是创新。为什么?因为创新,它更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库的积淀和跟踪信息深度与广度的差异,而不只是认知能力和投资体系的竞争。
最摧枯拉朽的新,不是一种壁垒,创新在其360里面的每个角度里面都有被颠覆的可能。它经常会面临各种意向不到的迭代方向的潜在的竞争压力,这种你完全想象不到,颠覆你的会来自于哪里。可能2年前看这是个极其创新的极其领先的优势的,2年后看已经是一个老一代的东西了。
创新的业务本质显然跟壁垒的属性是背道而驰的。它完全不是那种老的那种躺着就能做好的壁垒的那种,它就是投资者或研究者需要时刻注意来自任何方向的颠覆的竞争压力。
比如说Bluebird,先做了一个BCMA的CART,疗效非常颠覆,很值得期待;结果金斯瑞的传奇通过双表位设计做了个新的CART,疗效上更加颠覆,Bluebird产品的远端预期瞬间就不行了。那传奇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绝对不是。传奇是繁琐而昂贵的自体CART,如果有一天,通过非基因编辑做出一个异体的双表位甚至还是多靶点的CART。那可能是一个更更颠覆的技术,传奇产品的远端预期同样可以被剧烈冲击。在创新领域里,不管是哪个细分,远端价值的剧烈缩水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
所以,投创新这种开放竞争,对信息和知识累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是很高的。它不是仅仅就看一棵树或一片小树林就可以了,它需要看透整片相对更大的树林。而且不仅仅是看到静态的森林,还得看到动态的变迁!
对当下的青侨来说,如果想把投资业务向冠军型品种集中,应该怎么做?我们的思路相对明确:
一个是在“最牢的特”和“最猛的强”的把握上继续发挥优势,迭代认知体系和投资体系。特和强我们不会丢。
但是更主要的着力点会是在“最摧枯拉朽的新”上,因为它有更强的累加协同性,而且不管是全球生物科技迭代还是中国创新势力崛起,都处在非常难得的加速窗口期。
作者:青侨阳光
链接:https://xueqiu.com/3770558188/16220368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