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59:黄芩汤|热与炎证大便如泥糊状之肠炎、菌痢、胃肠感冒
相关推荐
-
重读《辅行诀》二旦汤
导读: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今日重读<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旦六神大小汤>,对二旦汤的有些许新的认识,记录于此,还望斧正. 寒热不同阴阳自异,表里不同大小各一 作者: ...
-
六物黄芩汤,王不留行散
现代剂量参考<胡希恕医学全集>. 六物黄芩汤 黄芩三两(10g) 人参三两(10g) 干姜三两(10g) 大枣十二枚(4枚) 桂枝一两 ...
-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外感发热怕冷汗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3 芍药3 桂枝3 生姜6 大枣12个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2 细辛2 附子1个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8 桂枝3 干姜2 栝楼 ...
-
五味草,见过吗?清热消炎,清肝明目。主治肝炎、肠炎、风湿骨痛
五味草 来源产地 为罂粟科植物五味草的全草.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于海拔1700-2600m的山地林下岩旁溪畔阴湿处. 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别名地锦苗.金钩如意草.水金钩如意.断肠草.水 ...
-
一起学经方之:小柴胡汤古代的退热抗炎剂,...
一起学经方之:小柴胡汤 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 处在迁延期的常用方,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 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伤寒论><金匱要略& ...
-
刘渡舟经方医案(黄芩汤证)
图:中药黄芩 46.黄芩汤证 热利案 刘渡舟医案:王x x,男,28岁.初夏迎风取爽受凉后,病头痛而身热,经治表证已解,但出现大便下痢,肛门灼热,每日四五次,伴腹中疼痛,里急后重及口苦.恶 ...
-
前阴疾病、炎证---阴 挺
一,气虚型 1.妇科证候特点,阴户中有物突出,堕胀后重,平卧则回纳还纳,过劳则突出加,重.带下量多,质稀色白. 2.全身症状:小腹下坠,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虚细. 方药 ...
-
慢性肾功能衰竭单纯阴虚、水热互结证非常少...
慢性肾功能衰竭单纯阴虚.水热互结证非常少见,而阴阳两亏.湿浊中阻则非常多见.对此证型,笔者常用猪苓汤合真武汤化裁治疗. 意取血肉有情之阿胶和白芍滋阴养血:用熟附片温壮肾阳:用白术.茯苓健脾和中.渗湿化 ...
-
【孙宏新:二金合欢皮汤-肺部感染、痰热蕴肺证】
孙宏新,1969年出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课题,主持省级科研攻关项目3项:获2 ...
-
【伤寒论临床十讲】厥热胜复证
[伤寒论临床十讲]厥热胜复证 厥热胜复严格来说是一个热型,以这种特殊的热型而命名这个证候其表现为四肢厥逆与发热的交替出现. 厥阴病之所以容易出现寒热错杂证是有几个原因的,首先,人体经脉相连,如环无端, ...
-
经方:蜜煎导(导大便)
蜜煎导法 [原文] 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凝,如饴狀,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头銳,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内谷道中,欲大便须缓去之,或用土瓜根搗汁,竹管灌入谷道 ...
-
经方:黄芩汤(急性肠炎)
黄芩汤 [原文]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