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找细微差别,不逾越红线

找细微差别,不逾越红线

高考命题者在设计近义成语辨析选项时,总是悬挂种种无形的红线,让考生无意触碰。近义成语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要准确地辨析近义成语,我们应该掌握成语的误用规律,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语体风格、固定搭配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入手。

2020年高考语运题中,辨析成语考点依然不曾缺席,在全国Ⅰ卷、Ⅲ卷,天津、江苏和浙江等卷中继续出现。从命题语料看,命题者均选择一段语料,强调在语境中考查考生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从考查类型看,一般提供四空,组合成四个选项,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按照“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来命题,分值3分。

语段中考查近义成语的选用,这是因为一些成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相近或者近乎相同造成了成语近义的特点。要在一组近义成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就必须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就须辨析。

1

根据近义成语的词义侧重判断

有些成语含义大致相同,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彼此在语义侧重上存在差异,选项词语侧重点与句意不符也是命题者常设的红线。考生在做题时需结合句子语境斟酌选择。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7题第③空的“异彩纷呈”与“奇光异彩”中,二者均有“彩”,但前者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突出比喻义;后者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指具体事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③空应选用“异彩纷呈”。

2

根据近义成语的词义轻重判断

有的近义成语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如有的成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

2020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第③空的“不屈不挠”与“不卑不亢”中,二者均为褒义词,但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前者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强调精神;后者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强调态度。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此处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3

根据近义成语的适用对象判断

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仅适用于人;有的仅适用于物;有的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物。因此,解题时必须根据成语的关键语素体会使用对象。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第18题第④空的“源远流长”与“卓尔不群”中,前者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不能指人;后者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只能指人。语境指的是中华文化,不是指人,应选“源远流长”。

4

根据近义成语的感情色彩判断

感情色彩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不同,成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我们要学会根据语境和词义,准确体会感情色彩。

2020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第①空的“以身许国”与“以身试险”中,二者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褒义词;后者意思是,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贬义词。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应选“以身许国”。

5

近义成语的多义性质判断

多义成语是成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命题者往往利用考生对成语的意思把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弱点来迷惑考生,考生稍不注意,势必会掉入考题所设置的陷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多义成语各个义项的积累和不同义项的比较,这是考生避免因为成语多义而作出误判的关键。

2020年高考浙江卷第2题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如若不知道“短小精悍”的第二个意思,就会认为它是错误的了。

总之,研究高考成语题命题的规律,了解成语陷阱类型,多做积累,相信解题会更加得心应手。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