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国百姓真实老照片 没想到60年前的中国是这样子!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上海女子正在听广播,上海虽然是“十里洋场”,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台收音机,一定是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上海是中国拥有无线电广播最早的城市之一,从1923年到1937年,上海的广播电台占全国电台总数的一半。到了1949年,上海的广播电台数量又爆涨至将近八十家。随着广播电台不断地建立,收音机也在上海地区逐渐兴起。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连环画书摊,一群小朋友坐在书摊前翻看着连环画,一坐就是一下午。连环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图画通俗易懂,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可以看,在五十年代连环画成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当时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50年代穿着旗袍的上海女人在菜市场里买菜。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前是旗袍的风行时期,到了五十年代后穿旗袍的女性渐渐减少。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1954年,一个父亲抱着儿子在一家商店的休息室里试听收音机。在那个时候,家庭娱乐生活基本都是来自于收音机,各种新闻、相声、戏曲、歌曲都是从这个小匣子里发出来的。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1955年一家卖布料的商店,那个年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买块布料做新衣服是件非常奢侈的事。不过,手里稍微富足点的父母还是会在过年的时候多扯几尺花布,给小孩子们做一件新衣服。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1953年,华东纺织管理局第二职工子弟学校,学生们刚刚放学,背着挎包走出校门口。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男子在拉二胡,旁边围着几个年轻男子和小姑娘,跟着二胡的曲调唱起了歌,非常欢乐。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在茶楼表演评弹的两个艺人。评弹是中国一门传统的说唱艺术,表演者拿着伴奏的乐器自弹自唱,一个拿小三弦,一个拿琵琶,表演的内容一般是一些民间故事或者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不过近些年来,这种评弹已经很少见了。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两个富裕人家的小女孩,在花园里学武,防身健体。

50年代中国百姓历史老照片:图为绍兴路儿童公园门口,一群小朋友结伴到公园里游玩。绍兴路儿童公园于1951年建成,1969年改名为绍兴公园,1970年更名绍兴儿童公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