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传禁红楼梦之人脉网络_从赵烈文日记谈起
相关推荐
-
晚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吗?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大家也都十分熟悉.纳兰性德(1655-1685),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 ...
-
红楼梦:人在职场,具备这三种能力也能像平儿那样过得风生水起
平儿是王熙凤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头.王熙凤从王家风风光光地嫁过来,陪嫁自然不少.凤姐的陪嫁物品,在贾府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除了那些金银首饰.贵重玻璃屏风之外,就连丫头,都陪了四个. 但到贾家后,凤姐身边 ...
-
《红楼梦》人贵三得:放得下脸面,记得住恩情,守得住初心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年少看<红楼梦>,最喜书中不识忧愁,每日变着法取乐的悠闲日子. 对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各种卑微讨好的作态却颇有微词. 然而随着时间的 ...
-
清代改琦《红楼梦图咏》
改琦(1773-1828)清代画家.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回族,先世本西域人,松江(今上海市)人,宗法华喦,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 ...
-
能背整部红楼梦的人,怎样写姑娘 | 陈童·早茶夜读254
254丨虹 陈童金句 小说写恋爱和生活时细致自然,到了思想转变处反而显得生硬,时间的流速都不同--这种笔法和时间感的参差显示出进步思想融于生活的复杂性,小说用传统的审美笔调描写进步的梅小姐的日常举止, ...
-
赵姨娘:看红楼梦的人都说我粗鄙,可谁知道,我年轻时也是个晴雯
之前说过一个论点:晴雯如果活着成了妾,那就是下一个赵姨娘.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贾政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一个贾宝玉? 在宝玉挨打那回中: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 ...
-
《红楼梦》人贵三得:放得下脸面,记得住恩情,守得住初心
作者:洞见·孟夏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年少看<红楼梦>,最喜书中不识忧愁,每日变着法取乐的悠闲日子. 对 ...
-
红楼梦:人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镇江金山寺的大师也对乾隆说人间只有名利二字.看来,钱应当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不过,红楼梦却并不怎么认为.它早就在<好了歌>里向我们道明:世人都晓神仙好, ...
-
红楼梦:人如其名贾探春
作者:归途如虹 林语堂先生在评价<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就声称自己最喜欢贾探春.他在写<京华烟云>的时候,就是根据诗文兼善,精明强干的探春的形象去塑造自己笔下的女中豪杰姚木兰的. ...
-
天呐!这人太牛了[赞]居然把《红楼梦》人...
天呐!这人太牛了[赞]居然把《红楼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