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深得人心,却输给了朱元璋...
相关推荐
-
朱元璋愿用三千俘虏换此人,却不愿以另一人相交换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朱元璋得到一个噩耗,他的大将廖永安被张士诚所俘.虽然此时他的帐下将星云集,徐达.常遇春等都能征善战,廖永安名气不大,又不是嫡系,偏偏让朱元璋十分揪心.随即,他向张士诚派出 ...
-
爱将被擒,朱元璋答应放走3000名战俘,却不愿以另一人等量交换
一般认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最不容易.他的起点最低,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从一无所有到九五之尊,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即便他在红巾军站稳脚跟盘踞和州时,也非常危险,因为和州太小,根本没有充足的粮 ...
-
朱元璋的强劲对手张士诚
一.率十八人起义,高邮称王 张士诚,小名九四,是泰州白驹场亭人.他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他们都以操舟运盐为生,同时也贩卖私盐. 张士诚家里虽然很穷,靠卖苦力维持生活,可是他为人慷慨 ...
-
朱元璋与张士诚的较量:张士德战败被擒,却劝张士诚投降元朝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兵攻取集庆路,改为应天府. 在东面,应天府与镇江交界,而镇江南接常州,当时常州已被张士诚攻占.当时张士诚发展势头正盛,如果镇江被张士诚攻下,那么他便可以长驱 ...
-
占据着最富庶的浙西地区,轻财好施,张士诚为何最终输给朱元璋?
张士诚占据的平江(今江苏苏州).杭州.湖州.嘉兴.松江等浙西地区,是当时全国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明人高岱在<鸿猷录>中指出:朱元璋当时"论财富莫如士诚&q ...
-
张士诚的弟弟:一个为朱元璋忌惮,一个是亡国的祸根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为这片富饶而美丽的河山而拼搏.在他们之中,有三股势力最为强大,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其中"友谅最桀,士诚最富".张士诚在元末群豪中,最为仁厚,最得人心. ...
-
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张士诚的妻子有多惨?学者:不忍直视
巴尔扎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赋有深刻眼光的人可以从一道线条多少弯,一只笑窝多少深,一块隆起的高低里猜出不可捉摸的色彩." 一个人如果拥有长远的目光,能够从普通的现状看出未来的发展,看 ...
-
明朝首富不看好朱元璋,反支持张士诚,被朱元璋秋后算账
14年之前,也就是2003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部电视剧非常红:<聚宝盆>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卫健主演的<聚宝盆>,剧中他是明朝时期最大的富商沈万三 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 ...
-
廖永安:率巢湖水师归附朱元璋,与徐达攻宜兴时被擒,不降张士诚
元至正十五年,廖永安等人率巢湖水师归附朱元璋,元末的巢湖水师是明朝水师的前身. 元至正十八年,与徐达一起去夺回宜兴,乘胜追击张士诚军队,深入太湖,因后援不继,战船搁浅,被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擒获. 张士诚 ...
-
程咬金、黄巢、张士诚,古代私盐贩子为啥特别爱造反?
都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水.谷物.盐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水和谷物这些都有可供选择种植的广阔地域,唯独盐是不可选择,也是无法代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盐就像有磁场一样,吸引 ...
-
600年前的元代张士诚墓
一座城,一个人. 走在苏州的街巷中,处处能感受到的一个人,那便是张士诚.有关他的点点滴滴,似乎一切都散落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 南施公园的张士诚墓 张士诚的事迹不用我多说.进入苏州城后,张士诚初居承天 ...
-
历史故事——十八条扁担的张士诚起义
1353 年春,江苏泰州盐贩子张士诚不满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联合 18 名同事举事.他们杀掉了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员和乡绅恶霸,将缴获的粮食和财物分给食不果腹的饥民,渐渐赢得了民心.不久后起义军攻占了泰 ...
-
泰州名人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泰州白驹镇(今江苏大丰)人.泰州在元朝有三十六处海滨盐场,隶两淮盐运使司.张士诚是盐贩出身,与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等人驾纲船运盐,同时以公盐夹带私盐进行贩卖.由于为人轻财好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