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诚恳的认错

(1356)

什么是诚恳的认错

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职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从严做好学生的品行监管,始终是我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不怕学生屡屡犯错,就怕遇到一个不配合的家长,让我们的教育举步维艰。

上午,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因为又一次在学校吸烟,老师要求停课写检查,反思错误。这是一个很常规的处理方法。

没多久,家长来到了学校。直接对老师讲,学生已经知道了吸烟不对,先让他进教室吧,学生学习本身就不好。

家长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好像是告诉老师,学生已经认错了,就应该像没发生一样。学生学习的好与不好,与老师让不让进教室有关,而与吸不吸烟没有半毛钱关系。

每个人对自己的过错,都会有一种掩饰和防卫的心理。同时,为了早点息事宁人并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经常会随口来一句:我错了,下次不了。

说白了,这样的认错,仍然是在维护自己,只是想早点划一个句号,并没有太多的诚意。甚至还有一种道德绑架对方的味道:如果你不接受,不原谅,就是你不宽容,不包容。就像这位家长一样。

诚恳地承认错误,实际上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要太自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诚恳地承认错误,实际上也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用人格呈现出的真诚,它是一种力量,更容易博得别人的认同和原谅。

诚恳地承认错误,实际上更是一个人内省和修炼的成长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损失一些,会痛苦一些。但是一旦过去了,你会突然发现,前面的路并不那么复杂。

什么才是诚恳地认错呢?至少应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承认自己错了。第二,表达想改变的决心。第三,把是否接受认错的决定权交给对方,也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惩戒,努力用行动去赢得对方的谅解。

这位家长的态度,也注定决定了他的认错难以让人信服。积极配合年级的处理也就成了他下一步要认真做的。

有了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有学习上的进步,惩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