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牛市唯一百分百发财的方法吗?
牛市唯一100%的发财方法
资本市场此消彼长,消涨不休、机会不止,顺应消涨规律即可实现 100%发财,这不是概率的问题。发财不是赚小钱,是赚大钱,赚到可以让你实现财富自由的大钱叫发财,如果不是因为顺应消涨规律可以 100%发财,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些资本精英了。不过,没有顺应消涨规律转过圈儿的人,一定会异议颇多,比如他们会想:买到退市股怎么办?遇到黑天鹅怎么办?……各种怎么办?
其实答案就一个:不会转圈儿的人,才会遇到上述各种情况。能看透消涨规律的人,必然是因为他们纵观了资本市场全局才发现的规律,那些有问题的股票一目了然,上面先给大家科普股票池的建立方法以及股票池的精选方法是何用意?不就是因为顺应消涨规律之后,还面临一个选股的问题吗?顺应消涨规律,房子牛市结束了才去投资股票,如果不是因为房子炒无可炒了,那是肯定不应该来股票这条赛道的,这时只要买入精选股票池中的股票,然后持有到牛市高潮阶段,在高潮形态“上涨+盘整+上涨”的第二段上涨卖出,即可实现100%发财。这时买入时机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不经历一轮完整牛市的冲击与洗礼,那总是会在各种“上涨+盘整+上涨”形态的第二段上涨接盘,不过这种接盘行为在牛市无所谓,被套了之后扔着不动,用不了多久都会柳暗花明。
事先告诉大家,这种100%发财的投资方法,只是告诉你一声,然后就没然后了,你是否会照做,那是你的事情,总之人会分成两类,绝大多数人是并不会照此方法实践的。没转过圈儿的人,那几乎不会照做,除非一种情况:那就是没转过圈儿,但是吃了足够多的亏,比如说亏了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人,他们各种幻想都试过了,早就撞了无数次南墙,所以他们知道这是唯一100%发财的投资方法,他们对此有切身体会,所以会照做。
没亏够的人则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还有很多幻想没打破,比如他们很讲效率,经常把提高资金利用率挂在嘴边上,他们不知道追求这玩意儿除了能让他们亏损更快之外,完全没有其他用处。还有一些人不喜欢小打小闹,上来就想干票大的,于是他们会大肆加杠杆,有十倍杠杆就不用八倍的,有多少倍就加多高,结果他们并不知道,并不是杠杆加的高就能够赚得多或者发财更快,事实永远是杠杆越高=亏的越快——不过,站在圈外纵观圈内全局,失败、犯错、吃亏、上当、踩坑都是买经验,只是被动买的经验而已,毕竟也没谁喜欢主动买经验,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亏的多成长快,早吃亏早顿悟早到圈外!
另外,不要讲钱少,你会想工薪阶层能投多少?所以你觉得一轮牛市也发不了财,那不过是你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消涨规律,你的思想没有走在财力前面,这种人在发财的机会面前只会错过。如果你靠自己的能力看懂了消涨规律,那你就知道自己什么样了:你会想尽办法四处找钱、会拼命地冲上去、会把私房钱拿出来往上冲、会把孩子的压岁钱拿出来往上冲,会卖车卖房卖一切往上冲、会拼命加杠杆往上冲、会把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钱拿来往上冲……不懂的消涨规律的投资者,高潮接盘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懂消涨规律的人在牛市初期满仓出击也是这样,不过两路人马买入的时机却是截然相反的。顺便可以提前告诉你,今天你不相信牛市,那么到了牛市高潮阶段你就会产生接盘的冲动,今天提醒了你那大概率能避免未来一场杯具。总之还是那句话,实战出真知!傻傻的看永远不会懂,假如你不去实战,那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个股布局问题详解
股票再多也不可能全买,股票池经过精选仍然有200余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矣!但是精选股票池内的股票那么多,选哪一个呢?这时大家应该缩小选择范围,先选择板块,再选具体股票。精选股票池内大概有40多个板块,这里所讲的板块=行业的意思,而不是所谓的概念板块,要是选概念板块,那概念太多了,不能那么选。
大家都知道在牛市期间,板块有轮动,所以大家可以多布局几个板块,5个、10 个都可以,具体想布局多少个,大家自定义即可。先把你要搞得板块确定下来,然后再从中各挑一只股票,买入之后就可以扔着不动了。如果具体到了板块,依然眼花缭乱不会选,那就选放量最大的那个,但是要去看看业绩,如果亏损或预亏,你害怕就不要碰,直接把这种股T掉,害怕就搞业绩好的——这种方法是在100%发财的基础上增加资金利用率,绝不能在牺牲100%成功率的基础上增加效率,只要成功率低于100%,那最终的结果都是亏光。
要提醒大家一点,板块之间的轮动是没有规律的,但是总有些人对此消彼涨视而不见,整日研究没有规律的板块轮动,这是毫无意义的。另外,牛市发展到拉升阶段,指数会先涨=成分股先涨,否则个股没有上涨的勇气,个股=非成分股,个股会在指数休整间隙赶上来,并且很多股票的涨幅会超过指数,后来居上。
实战出真知
虽然大家现在已经感觉自己纵观了资本市场全局,感觉豁然开朗了,但是一到实战仍然会问题频出,因为资金流动论只是一本有字之书,想要靠投资赚钱,还需要读一本无字之书。实战就是一本无字之书,唯有实战出真知!话说千遍不如自己走一遍,别人能够给你指明方向,但是路需要你自己去走,这个没人可以替代你!

资金流动论书单
资金流动论一贯传导的理念是实战出真知,在资本市场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应用于实战,而不是看一遍就等于成功了。在资本市场有了方向感,明白了消涨规律,知道自己该选择哪条赛道了,但是站对地方只等于成功一半,到了实战之时你就会发现自己随时都可能会对真理产生质疑,消涨规律可能会随时在你的某次短线失败后而全盘否定。在实战时各种问题会层出不穷,但是资金流动论要保障你站对赛道、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是要想思想真正的跳出圈内桎梏,大家还需要好好阅一阅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的秘密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毛主席说社会上的一切都是书,读无字之书就是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无字之书其实就是圈内百态,读无字之书就是阅圈内百态,阅圈内百态的方法只有一个: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阅圈内百态,目的是为了掌握圈内人性,而人性=神经反射。
人性在汉语词汇中是最为抽象复杂的词汇之一,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到底什么叫人性,包括百度百科都在绞尽脑汁胡编乱造,以试图让用户更容易理解,不过那些含糊其词地解释应该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在资本市场人性是非常高频的词汇,投资者经常会挂在嘴边,比如:人性是贪婪的、人性是懒惰的、人性是趋利的、人性弱点、人性使然、人性化、炒股炒的是人性、K 线是人性的体现、投资是人性的较量、考验人性、驾驭人性、反人性……其实人性=神经反射,就是人类在特定环境或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特定神经反射,反射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跟行为两种。
当你对某一类神经反射行为熟悉之后,不等别人反射出来你就提前知道了,你就会说:人性如此!我们已知人分两类:1、圈内人;2、圈外人;人性也由此被分为两类,即圈内人性与圈外人性,圈内人性与圈外人性在很多情况下是对立的,圈内人的神经反射行为在资本市场体现得非常淋漓尽致,总是与圈外人截然相反。圈外人所站的角度可以纵观圈内全局,所以圈外人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人生处处是坦途。大家初到圈儿外,不过是被别人带出来的,不是你自己走出来的,所以离一通百通还尚有距离,就以大家自以为掌握的消涨规律而言,认同不等于切实掌握了,必须要经过一轮完整资产牛市的冲击与洗礼,让市场来检验你的学习成果。
初到圈外可以说是圈外新手,其实就是在圈内鹤立鸡群之后仍然跟鸡生活在一起,圈外新手属于一个圈外思想与圈内神经反射并存的矛盾体,可以理解为知行不合一,你的行为仍然以圈内错误的神经反射为主,因此一到实战之时仍然频频吃亏。初到圈外之后,还应该向圈内人学习,并拜他们为师,掌握他们的神经反射--就是去看看他们是如何摸爬滚打的,大家去东方财富App上面就可以阅到圈内投资者书写的无字之书,就是行情下面的帖子与评论,从中你可以看到圈内人走了哪些失败的路?踩了哪些坑?上了哪些当?吃了哪些亏?尝了哪些苦?犯了哪些错?……总的来说,圈内人的神经反射大概也就这么多类型,当你看得
多了,就会走向他们的对立面,失败+踩坑+上当+吃亏+吃苦+犯错的对立面就是:成功之路!——圈内人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来你会走的路,但是你拜他们为师的话,他们就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你一个错误的结果,你自然就不会再走圈内老师的老路了,那这时你除了成功就别无他选了!
阅东方财富 App,上阅行情,下看评论,在帖子与评论中你可以发现圈内多空两派的博弈场景,大概可以描述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行情与评论两维一体相结合,上面的K线图其实就是下面评论中圈内人博弈的结果,其实就是圈内人的神经反射传导到了K线图上,久而久之你仅看K线就能推导出圈内博弈的场景,或是仅看一些媒体消息就能推导出圈内人的神经反射,进而推导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的行情走势——如果你从牛市初期坚持阅无字之书,到了牛市结束之后,牛市完整的形态呈现在你面前,你就能够感受到那就是一幅人性形态图。
人性“恒”古不变,在牛市期间圈内人多空博弈,圈外人在暗中引导方向,所谓引导方向就是在牛市期间,当圈内人博弈到空方压倒多方,市场跌到一片悲观哀嚎之时,圈外人会果断出手引领市场向上发展——所以在牛市期间,每一次圈内人悲观绝望所引起的暴跌都是一个市场转折节点,最终股票牛市走出来的K线形态图,与其他资产牛市走出来的形态图一模一样的,表现看上去K线形态万千,实际市场节点完全一样。就算是没有K线的资产,比如房子,如果配上K线,那也是一样的。天下资产牛市图形皆一样,熊市形态图也一样,所以掌握了资本市场的消涨规律之后,就等于看到了未来,这个未来就是从牛市开始之时你就能看到牛市高潮之时是什么样,资产价格高潮的K线图也是一个固定的上涨+盘整+上涨形态,只不过两段上涨形态涨得比平时厉害而已,高潮这一段的形态可能涨五六倍,像币圈牛市期间,野生资产的高潮阶段能涨几十倍,不过即便如此,形态依然是上涨+盘整+上涨而已——从牛市开始就知道了未来的必然,那市场高潮之前的中间过程你还会在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