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是可笑的,那时确实正常。明清时期的火器其实曾处于世界同时期先进水平,可是之后停滞不前。有统治者原因,同时也确实认为:这够用了。我们想来,那些人怎是如此短视?怎么不去发展军工?怎不去发展商业?怎么不去向外殖民,打造中华帝国?可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幸存者的偏见吧。站在那个历史的节点,我们不要把皇帝和那帮安邦定国的人想得无比肤浅。人们去看待那些已然发生过的事情,总是会把自己放在上帝角色。实际上,你本是一粒尘埃。所谓的短视,实际上也许就最符合当时的利益。开启民智,大弄军工,等来的到底是国家强盛,还是烽烟四起或者穷兵黩武?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近代的科学革命打破了这种短视,因为在这些短视中蕴含了无知。但是现实更多的短视,发生在身边,让你无可奈何。前面说到那样的官员体系,也许让人咬牙切齿。当权者是否知道?知道。能够怎么办?没法办。能不能禁止?没法禁止,就因为经济确实是重心。如果以为当官为了升迁不动脑子,我觉得想的也是简单。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呢?呵呵。臭氧层破坏很严重,二氧化碳排放严重超标,那又如何?有人提出全世界国家应该明令限制,共同维护地球这个大家庭的安全,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美国直接不鸟这个规定,没有签。其他国家,把限定时间往后延迟了二十年,什么意思?现在不要讲什么保护环境,还是先发展经济。至于保护地球这样的光荣使命,还是交给下一代最好。自上而下来看,自前往后而观。短视,你以为的短视,到底是什么模样?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会对你所认为的短视,提出严肃的批评,让你明白:你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结语>这段时间,一直在调整我的认知。对个人,对人际关系,对团队,对思想,对未来……认知没有对错,这是我相信的。不是因为固执,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认为的好,才是好;你认为是艺术,那就是艺术。旁人会给你一个要去适应的价值观,但是自己其实也应有一套不需展现的三观。站一楼和三楼,看到的风景不一样。走进地下室,你看不到外面的多少风景,但是你更会从地基感受更多。越往上一层,风景不同,也许看到的更清晰,也许更迷糊。长远也好,短视也罢,问心无愧,求福报于自身为佳。待尓故去,怎管他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