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抑郁来自哪里?看看心理学大师怎么说

抑郁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不同的人抑郁有不同的意义。抑郁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一种体征(如观察某抑郁症病人的脸部表情,显示抑郁),还可以是一种诊断名称如抑郁症。

当医生作出抑郁症诊断时,就意味着—个人的抑郁症状和体征已经持续足够长时间,以致影响了个体的日常功能或导致严重的忧伤,或两者兼之。

不同的心理学派对抑郁的形成有不同的看法。

01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抑郁者充满了对自我的责备和诋毁,这让人无法理解,这种“愤怒转向自身”是怎样发生的呢?

弗洛伊德认为,客体选择也就是力比多附着在一个特定的人身上,然后由于来自这个被爱者的真实的轻视或失望,这一客体关系被击垮了,但是获得自由的力比多并没有置换到另一个客体上,它被撤回到自我中,服务于建立自我与被抛弃的客体的认同。

这种从客体投注转向自我投注的变化就解释了抑郁者缘何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而对自我却极为关注,仿佛陷入了自责的漩涡。

弗洛伊德还指出,抑郁者表现出的强烈的自毁倾向,是对客体以及自我的爱恨矛盾情感加以强化的结果。

同时,抑郁者的自我谴责之中也带有对客体的攻击,它源于对自己和客体的施虐和仇视倾向,通过得病的方式,对原始客体进行报复,折磨他们所爱的人,而无需直接表露内心的仇恨。因此,抑郁者的自我惩罚在潜意识层面也是攻击客体并实施报复的一种方式。

Jacobson也认为自尊的丧失是抑郁形成的关键问题,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探寻原始自我和客体的心理代表物被精神能量(力比多和攻击性)贯注的复杂过程以及这种过程与精神结构形成的关系。

她尤其强调了超我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超我充当调控者的身份,使自我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

一个易于罹患抑郁的成年人会部分地由于不充分的、不成熟的超我而导致在其心理器官中留下非常消极(攻击性)的自我心理代表物,这是发育中的缺陷。

在易于罹患抑郁病人的心理器官中存在的巨大的攻击能量提示:当他或她面临丧失和挫折的经历时,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如果这种反应不能将所面临的威胁加以纠正,那么愤怒就会指向自己,我们所常见的一系列的自我否定的、抑郁性的症状就会接踵而至。

抑郁症患者有很强大超我意识,恶性自恋。那么最高级别的自恋就是自杀。

我国著名心理专家曾奇峰教授曾经描述过,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时候刀子都不舍得对准别人。可想自己有多自恋。

02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重要流派之一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也有自己的见解。

贝克(A.T.Beck)博士是美国精神病学界的著名教授。贝克教授提出的抑郁症认知理论出发点在于思想和信念是产生情绪状态的原因,着眼点是探查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产生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抑郁症病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谴责的方式去解释所有的事件,而这种解释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它是通过做出逻辑上的错误推断而变为抑郁症的,抑郁症病人歪曲客观事物以致自我遗忘。

所以,抑郁症病人只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而这种逻辑上的错误推论或不精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良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抑郁症病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试图去解释所有事件。贝克教授把抑郁症病人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

(1)任意的推断。推断中并不存在结论的证据(我是无用的,因为我去买东西时商店已关门了)。

(2)选择性抽象。其中结论只来自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因素(我所工作的公司尽是无知的人,这是我的过错)。

(3)超泛化,或说从一个琐细的出发点做出很大的结论(我是完全愚蠢的,因为我不明白那一点)。

(4)放大和缩小,这只涉及判断操作中的错误(我说了一个无恶意的谎言,结果完全丧失了所有的诚实)。

了解抑郁的原因对抑郁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每种疗法都对抑郁都有独特的作用,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

  • 拉康与禅宗:作为当代关注的自体

    Raul Moncayo 译者:张涛 真正的主体即无我. 马克·爱泼斯坦(Mark Epstein,1995)在他广受好评的书<没有思想者的思想>中指出: 随着治疗的重点从性的和攻击的冲突 ...

  • 躁狂症的机制与发作问题

    千万不要忘记: 我们飞翔得越高, 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 案例简介 X个案,某男性,40岁,外来打工者.因间歇性反复发作兴奋话多.夸大,伴动作行为增多.易激惹等15年余而 ...

  • 精神分析学国际词典:自我

    Ego 自我<精神分析学国际词典>(p.461) 译者:张弢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普通会员,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das Ich"(字面意思为"我&q ...

  •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21~潜意识的驱动力

    小明语录: 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敌人就是极端化思维.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具有极端化思维的人,都不适合去学习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多范式的学科. 潜意识有一种力量,被压抑在意识之下,就像火山一样被压抑到地表之 ...

  • 【心理学科】你的抑郁来自哪里?看看心理学大师怎么说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你的抑郁来自哪里?看看心理学大师怎么说     抑郁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不同的人抑郁有不同的意义.抑郁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一种体征(如观察某抑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783:武则天生前将皇位还给李家是大智慧,她不愧是心理学大师。/抑郁发作

                                  临床表现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与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和数量减少为特点. 病人主动言语减少,内容简短,语量减少,语速缓 ...

  • 心理学考研 |【人物周刊】第十四期-爱情心理学大师-斯滕伯格

    " 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 本文:3304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

  • 十位著名心理学大师,教你掌控自己的情绪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长张侃教授曾说过:如今社会上对心理学的滥用和误用已经到了令人十分忧心的程度. 我们以为自己每天都在大量接触心理学,潜意识,自我. ...

  • 22本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林与克拉威克曾说:"科学的历史是男女科学家及其思想.贡献的故事和留给后世的记录."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推动科学发展的两大动力源头:大师与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最坚强 ...

  • 做期货如何走向卓越,听听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建议

    投资者要有勇气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吸取教训,遇到机会时鼓足勇气继续向前,而不是终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迄今为止,在我阅读的所有心理学著作中,阿德勒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位心理学家,甚至 ...

  • 心理学大师陪你过清明,我带着爱好好活下去

    心理学大师陪你过清明,我带着爱好好活下去

  • 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part1

    每天一本书day159 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part1 看完这十一本经典至少需要一个月,一个月完全浸泡在心理学的著作中,希望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获得更多的智慧. <理解人性>.这本书 ...

  • 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part2

    每天一本书day160 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part2 仍然是理解人性,其实读第二遍的时候会吸收的更快,再次验证了知识的内化,其实不必刻意的去记书里的知识点,感受到了就行,再读第二遍,或者以后遇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