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郡制

(0)

相关推荐

  • 此人临死前大喊4个字,曹丕表情木然,曹植则心怀愧疚

    公元222年,魏国开国皇帝曹丕驾临宛县.他在城中巡视一番,突然大怒:朕以前来宛县,总是人声鼎沸,为什么这一次来,人烟就这么稀少?天子之怒,谁也不敢怠慢,宛县县令和南阳太守一齐下跪请罪.曹丕一指南阳太守 ...

  • 卷一百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东昌府[二] 名宦汉李章[河内怀人光武即位拜阳平令时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於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所在害章到乃设飨会而延谒纲纲带文劔被羽衣从士百余人来到章与对讌饮有顷手劔斩纲伏兵亦悉 ...

  • “齐”姓源流

    齐,汝南郡(西汉高祖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即今上蔡西北).源出姜姓.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被封于齐,他的后人以国为氏.唐有齐映.齐抗,是其后裔.

  • 杨俊:同郡后辈,相互提携

    睡起竹林温雅颂,绿蒲青艾晚撩人.亲是故乡人,汉末同乡互相提携很常见,大多数同乡关系融洽,但闹矛盾的也不是没有.本篇来聊聊杨俊,字季才. 杨俊是河内郡获嘉县人,司马懿.常林.王象等都是河内人,这些同乡之 ...

  • “和”姓源流

    和,汝南郡(西汉高祖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建汝南郡,都治在上蔡,即今上蔡西北).远古时期,帝尧有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吏和仲,其后人以官为氏.北齐有和士开,五代有和凝,都是其后代裔孙.

  • 申国灭,称宛。楚改申邑名宛邑,因其居伏牛山以南处阳地而名南阳

    注:史料记载来源,襄阳古隆中研究大师方園之声先生. 一.宛邑. 古申国,西周时期诸侯国之一. <东周列国志>.<竹书纪年·卷下>和<诗经·崧高>等记载: 公元前82 ...

  • 浅析战国封君制的四个特点

    前言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斗争激烈.富于改革变法的时代,政治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从西周盛行的分封制逐渐转化为郡县制. 至战国中期,七大诸侯基本上都在施行郡县制(有的名称不一样,但内核差不多):除了郡县 ...

  • 唐土历代州郡沿革图册 战国七雄地图

    古地图 唐土历代州郡沿革地图之战国七雄地图 纸本大小50.46*58.45(厘米) 唐土历代州郡沿革地图系列,1789年初版,内有<禹贡九州图>.<周职方式图>.<春秋列 ...

  • 郡国并行制的作用:任何事物的转变总离不开相应的过渡阶段

    任何企业都在经历不断的发展和外在因素影响,从而到达高峰.瓶颈,为避免走下坡路,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转型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阵痛,但如果只想一蹴而就,没有采取必要的过渡性措施,极可能会引起 ...

  • 西汉郡国并行制:西汉是如何一步步,将诸侯王削弱成吉祥物的

    秦朝设立了郡县制,结果二世而亡.虽然郡县制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秦朝统治过于严苛,因此还没等到郡县制的优越性体现出来,秦朝就灭亡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第二年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人 ...

  • 【历史系列之二】制霸当世——战国

    [历史系列之二]制霸当世--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七雄位置图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浊浊世间,战火纷飞,若狗一样,啃一块骨头趴角落里苟且偷生,何其艰难,何其奢侈. 哪一天不见烽烟四 ...

  • 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灭亡前仅剩一郡之地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汉·贾谊&l ...

  • 隋朝疆域:废除天下郡置 改为州县二级制

    国土范围 隋朝自灭南陈后,疆域东起辽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据交趾,大业元年(605年)又吞并林邑,国土面积达427万平方公里 ,不久林邑复国,后又于大业五年(609年)吞并吐谷浑.伊吾,疆域达到极 ...

  • 战国系列194:秦始皇革新律法 废除分封制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统一了中国,也制定了帝号,那接下来困扰这位始皇帝的问题就是如何治理国家了.这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打天下不容易,守天下更不容易.这土地.人口.资源一下子多出了好几百倍,那 ...

  • 战国时期的官制、爵制、兵器和郡县制--战国史话14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87,<战国史话>连载14,欢迎收看. 01.战国时期的文武官制 战国时期,各国都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政治制度.中央设立了相和将,"相"是&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