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汉语成语]

成语简介

【成语】:睚眦必报

【拼音】:yá zì bì bào

【简拼】:yzbb

【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 《后汉书·公孙瓒传》

【近义词】: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大度包容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心胸狭隘

探源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引证解释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1]

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出处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家有个侍从,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赋,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范雎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 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2]

辨析

【正音】眦;不能读作“cǐ”或“zī”, 应读“zì”。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辨形】睚;不能写作“涯”。

相关成语

近义词: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大度包容

(0)

相关推荐

  • 一国之相,一计灭敌四十万大军,还创造了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自商鞅入秦后,经过两次彻底的变法,秦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大幅提高,在职位设置上也逐步向关东六国看齐,比如秦国之前是没有相国这个级别的官职的,自商鞅出任大良造(其实就是实际上的相国)后,秦惠文时引进关东六国 ...

  • 说三道四[汉语成语]

    说三道四 汉语成语 说三道四 [拼音]: shuō sān dào sì [解释]: 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出处]: 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 ...

  • 空穴来风(汉语成语)

    空穴来风(汉语成语) 共2个含义 汉语词语 何木风所著图书 收起 "空穴来风",我国古代成语,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语出<风赋>( ...

  • 三六九等[汉语成语]

    (公元32~92年)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

  • 养精蓄锐[汉语成语]

    养:休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指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体力恢复健康.(养足精神,积蓄力量.参考资料: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 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 ...

  • 龙生九子(汉语成语)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汉语成语,读音是lóng shēng jiǔ zǐ,意思是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各有所长,出自<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龙生九子 拼音 lóng s ...

  • 冯唐易老[汉语成语]

    冯唐,西汉人,祖籍赵国,后移居安陵.因行孝出名,年老时方任中郎署长,事奉汉文帝. 有一次,汉文帝乘车经过中郎官署,问冯唐:"老人家为什么当了郎官呢,家在何地?"冯唐如实答对.文帝说 ...

  • 物极必反(汉语成语)

    带你了解物极必反 5103播放 00:57 物极必反 汉语成语共2个含义 汉语成语 马丁·库内尔特执导电影 收起 物极必反(wù jí bì fǎn),汉语成语,指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成 ...

  • 汉语成语词典

    汉语成语词典 --图书欣赏之五九〇八 <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西北师范学院(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永福路123号).新华书店上 ...

  • 破镜重圆[汉语成语]

    [典 故]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