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2——金丝蜜枣的家乡金竹

(0)

相关推荐

  • 一入深秋,这里就变回了徽州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再也找不到地名的地方,徽州也是一模一样,一入秋,黄山市就变回了在地图上再也找不到的徽州.(黄山市,现在辖有三区四县:徽州,简称"徽",古称歙 ...

  • 【行走徽州75】姬公尖:没柿子时候,我也一样很美,不信来看看

    [行走徽州75]姬公尖:没柿子时候,我也一样很美,不信来看看 司马狂/文 这几年,歙县北乡的姬公尖村一到下半年柿子成熟的季节,总是能吸引很多游客的目光,俨然成为歙县乡村旅游的一个好去处.不过,在柿子没 ...

  • 【徽州.乡村】柿子红了,果农乐了

    柿子红了,果农乐了 姬公尖的柿子晾晒起来了,要去看看不?朋友问. 有关姬公尖的灯笼柿,在很多年前就名声在外了.曾经在省报上读过有关的长篇报道,打造花果山,心向往之,却是没有去过.柿子,在故乡是山里也有 ...

  • 南宋第一画僧牧溪,仅以点滴之水、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

    导语:牧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传奇的禅僧画家,他的绘画形简神聚,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呈现出自然灵动,幽淡含蓄之气息,且极富禅宗意蕴. 牧溪,即法常.蜀人,南宋时期的禅僧画家.所画之物注 ...

  • 禅意。

    那年那月那一天,看到南宋僧人牧溪的<六柿图>,我犹如遭遇当头棒喝:你是谁?当下身世两忘.从小住了十几年的房子,恍若隔世.此地成了他乡,唯觉柿子的所在,才是自己久已忘却的故居. 而后屋外风声 ...

  • 红叶、古镇、晒秋,在这个杭州高铁1.5h的赏秋地都能找到

    大家好啊(*´▽`)ノノ,这里是最近一直在埋头更新「秋季好看目的地」安利文的磊磊. 今年海外游是真的凉凉,本来秋天我计划跟小姐妹去日本轧个红叶季的闹猛,现在看来也只能安心在国内找秋游的地方了. 不过呢 ...

  • 【徽州.行走】歙南昌溪双源村下坝:一只狗,一群树,与一个村庄的命运

    下坝的狗与树 榆柳荫后檐,狗吠深巷中,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行走徽州乡间,村头的水口树,巷弄里的土狗,时常能看到的风景. 在歙县昌溪乡双源村下坝,狗与树的古事,却是带着传奇,带来四百余年的烟 ...

  • 图游徽州29:金山村

    金山村因为先来定居的人姓金,所以最早叫金村,后来姓周的歇进来,就改成荆村,再后来又改成金山村,改来改去没多大意思,还不如村民解释好理解:这里河滩里有沙金,可以淘金,所以叫金村.这个村比较大,人多的时候 ...

  • 图游徽州45:湖岭村

    从岔口往井潭方向瞭望可以见到一座山,所有去井潭以里的人都必须翻越这座山脚的一个小岭,这是一道分水岭,岭脚下的村庄叫岭山下,岭里面的村庄叫岭里,再往里有一湾略平整的山坳,宛如山中一湖泊,这村就是上湖村, ...

  • 图游徽州(52):武阳

    关于武阳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先民居幽岭之阳,名村曰"坞阳",后以<郡国志>"泰山郡有南武阳侯"句,改坞阳为武阳.第二种是<歙县地名 ...

  • 图游徽州特别报道

    今天上黄山市美术家沙龙与天都国际大酒店文化共建日,老湾和钱美丽老师在酒店大厅与宾客互动,展示新安国画艺术,交流徽州文化. 现场吸引许多宾客驻足观赏,在一幅幅精美国画作品前,啧啧称道. 今天老湾带来展示 ...

  • 图游徽州(53)歙县正口

    那是在上世纪的1979年,我有幸走出大山来到县城红卫场,当时叫歙县中学红卫场分部,很快又改成歙县第一中学,因为有好几个和我一同考入这个学校的还有几个岔口那边的同学,就是在这里第一次听说有个叫正口的地方 ...

  • 图游徽州57:歙县安梅

    据说歙县是个很有文化的地方最近跑了一些地方,发现在一些地名的处理上真找不到文化的感觉,这不,绵溪不知哪个地方,找安溪又找不到,终于找到一个叫安梅的,说这就是安溪.郁闷! 安溪是个很有历史的村,我们一行 ...

  • 外婆家洪琴(图游徽州59)

    洪琴把我老家萌坑给吞并了,从那以后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其实有这种感觉是不应该的,早在元朝时,萌坑一直是"洪鲸萌坑",萌坑就是洪鲸的一部分. 洪琴又名洪川,元代之前为洪鲸,明以后改为 ...

  • 锦鸡戏水(图游徽州62)

    锦鸡戏水是个地名,三座山并排,中间山从半空中直冲下来,临近山脚,把头一抬,有雄鸡探头取水之势,另两座山一左一右成了雄鸡两翼,于是得名锦鸡戏水. (图为四板桥,现在是水泥桥,是去石碛的口子)       ...

  • 叶家坑(图游徽州63)

    叶家坑是个已经消失的村落,就如现在有些村庄正在消亡,只不过它走得早点.         去叶家坑有两条道,一条从武陵进山,一条从石碛从志坑入坞.我偶居石碛,当然从石碛入山.          我是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