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下〕满而烦,饥〔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原文355
相关推荐
-
《伤寒论》113方——瓜蒂散
第五十四方--瓜蒂散 太阳百三十二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血家,不可与. 瓜蒂一分(熬)(4克)赤小豆一分 ...
-
五、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原文355
五.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原文355 [郑论] 按手足厥冷,乃寒结于胸,阳气不能达于四末也.胸满而不能食,中宫为寒所阻滞,运力微耳 ...
-
月经后期:血寒; 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温经汤。
血寒型 [证见] 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 1 .主方温经汤 ( 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 ) 加减 处方:党参 ...
-
经方应用——当归四逆汤,现代用于肢端紫绀证、肢端感觉异常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消化性溃疡、冻疮、痛经、寒疝等症见手足厥冷,脉沉细,舌淡苔白,属血虚寒凝者。
本方主治血虚寒厥证,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为辩.方用归.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炙草.大枣补中益气,通草通行血脉.现代用于肢端紫绀证.肢端感觉异常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 ...
-
十三、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原文368
十三.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原文368 [郑论] 按脉绝,手足厥冷,有时脉还,手足温,阳尚未亡也:若脉不还,阳已尽矣,故知其必死. [阐释] 此条乃寒中厥阴的泄泻, ...
-
十二、下利(而)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原文362前段
十二.下利(而)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原文362前段 [郑论] 按下利厥冷无脉,阳将尽也,灸之而温,阳回也.灸之不温,反见微喘者,阳将脱也,不死何待? [阐释] 此条乃 ...
-
十四、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原文343
十四.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原文343 [郑论] 按脉微而厥,乃阳衰阴盛之征,迨至烦躁,上下有不交之势,灸厥阴,原正所以扶阳御阴也.阳回即是生机,不还即是 ...
-
十六、衄(常流鼻血的病人。)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頞)〔额〕上陷,脉急紧,(目)直视不能眴(眴同“瞬”,目转动。不能眴,就是说目睛不能转动。),不(能)〔得〕眠。原文86
十六.衄(常流鼻血的病人.)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頞)[额]上陷,脉急紧,(目)直视不能眴(眴同"瞬",目转动.不能眴,就是说目睛不能转动.),不(能)[得]眠.原文86 [郑论] ...
-
草书名言“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如何理解?
文·段宏刚 书法中的草书,就像国画中的大写意,在创作方式和审美规则上都有相通之处.欣赏一幅优秀的草书作品,总给人酣畅淋漓之感,气贯长虹之势,赏心悦目之趣. 草书中的名言 "一点二连三交代,四 ...
-
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不知出处是何处,应该是草书者的经验及感悟,有一定道理,因此笔者愿与题主即各位同道朋友作一些探讨. 我们知道,笔法.字法.章法构成了书法的三要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