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似隶非隶,似楷非楷,“怪异”从何而来?
相关推荐
-
无地自容
何绍基碑帖观的意涵及其思想渊源 钱 松 何绍基字子贞,号蝯叟,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清后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在书法史上,何绍基为继邓石如成功实践及阮元.包世臣理论鼓 ...
-
似楷非楷,似隶非隶,敦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
似楷非楷,似隶非隶,敦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
-
好大王碑,似隶非隶,似楷非楷,古意十足
<好大王碑>是东晋时期的一个记功碑,出土于清光绪年间,现在吉林集安市.东晋时期,书法各书体演变逐渐趋于成熟,楷书.行书.草书在这个时期都有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作品,处于书体的演变阶段,&l ...
-
1400年前的刻经书法,非楷非隶“杂糅体”,却写出一片雍容之气
将佛经镌刻于摩崖之上,以视觉艺术形式参与宗教环境的建构,这是中国佛教环境艺术的特色.虽说佛教产生于印度,后遍及其他国家,但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国家的摩崖刻经. 散落山间的摩崖刻石 在北朝时期,佛教昌 ...
-
郑板桥书法自成一格,非隶非楷“六分半书”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 ...
-
郑板桥书法:非楷非隶,“六分半书”。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1600年前的此书法字体,非篆、非隶、非楷,却被奉为书法精品
2020-04-26 11:04 喜爱书法老白 1998年9-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该市北郊的象山发掘了3座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葬,发掘简报刊载<文物>2002年第7期,并且披露了4方墓志的 ...
-
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现代 '螺扁'书法
陆维钊 原名子平,字微昭,晚署劭.书斋名庄徽室,亦称圆赏楼,新仓人,是我国现代教育家,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独创的"陆维钊体",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蜚声海内 ...
-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的笔法差异
2019-05-19 20:52:28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的笔法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各有各的规定性,若拿篆.隶书的笔法去写楷书,拿唐楷的笔法去写晋楷,拿行草 ...
-
你见过兔狲吗 它非兔非猴似猫却像毛球 吃鼠兔抢獭洞还敢战毒蛇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在大西北采风时,居然从北大赵老师的考察资料中看到了这么奇怪.这么呆萌.这么凶猛的野兽--兔狲.就连这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就像这兔狲的形象,萌萌的,怪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