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二十六难 十五别络中的三络

第二十六难 十五别络中的三络

[原文] 
    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 
    然:有阴络,有阳络,有脾之大络①。阳络者,阳蹻之络也;阴络者,阴蹻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

[译文] 
    问:经脉有十二,络脉有十五,除十二经各有一络之外,其余的三络,是连属于什么经脉的络呢? 
    答:在十二经所属的十二络脉以外,另有阳络、阴络,还有内连于脾脏的大络。所谓阳络,是连属于阳蹻的络脉,阴络,是连属于阴蹻的络脉,所以,加上这三络,共有十五络脉。

[词解] 
    ①脾之大络:即足太阴脾经的大包穴,位于渊腋下三寸。当腋下六、七肋骨之间。

[按语] 
    络脉是经脉中分出的支络,它的分布,和经脉有显著的区别,因经脉是循行于较深的部位,络脉则散布于浅表部位:经脉是纵行的,络脉是支而横出的;经脉是深不可见的,络脉是浅而常见的。但在互为表里的经脉之间,络脉起有纽带作用,加强了阴经与阳经的联系。所以在十二经之中,每经都各有一支络脉,自表经别入里经,里经别入表经,从而构成了十二经的整体循环。 
    十五络脉,除了十二经各有一络之外,其余的三络,据本难说,就是属于阳蹻脉的阳络,阴蹻脉的阴络,以及脾之大络。如以阳蹻脉和阴蹻脉的作用来说,它是主宰全身左右的阴阳,所以把它所属的络脉称为阳络、阴络,列入十五络脉之内,是有一定依据的。

但是,这两络,和《灵枢●经脉篇》的记载,却有不同,因《经脉篇》所载并非阳蹻、阴蹻,而是督脉的长强,任脉的屏翳(yi 遮蔽)。如把这两种;不同的别络,从络脉的分布部位结合阴阳的属性去理解,则阳蹻、阴蹻以左右分阴阳,督脉、任脉以前 后分阴阳,两者有殊途同归的意义,也是值得互为参考的。

不过,《经脉篇》对于十五络脉的描述,既分别指出了一定的循行的部位,又具体说明了虚实病候,所以后世对于十五络脉的认识,都是以《经脉篇》的记载为根据,特别是每一络脉的名称,更是临床治疗上取穴的准则。因为当每一络脉, 从经脉上一定的穴位分出后,就以分出的穴位来定名,例如手太阴肺经的络脉,自“列缺”穴分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自“偏历”穴分出,所以就用“列缺”作为肺经络脉的名称,“偏历”作为大肠经络脉的名称,其它各经,也都是按这个原则来定名的,这也是治疗上常用的络穴。

另一方面,因阳蹻和阴蹻脉本身没有穴位,它的穴是寄托在十二经之中,而任脉、督脉则和十二经一样,本身是有穴位的,所以一般认为在十五络脉之中,包括任督二脉在内,较为合理。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