攴是老师打小孩?

大言小语

大董:斅(学)字和敎字里的攴(pū)你觉得是啥?

小董:是戒尺,《学记》说:“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就是戒尺,不听话打手心。

大董:那让老师拿个戒尺,调皮就攴手心,好不好?

小董:啊?那怎么行?

大董:你说的,攴是打手心。

小董:这个……这个过时了,现在不许体罚学生。

大董:不是过时了,是你没搞明白攴里的道道。

注:本公号写的是长篇连续报道,关于攴字和攴之前的相关内容,请关注董点国学,查看历史文章。实在想偷懒,就点击这些链接吧。

文字里的 X X是个什么鬼?

说文解字:阴阳五行

五行曰:我们不是五种东西。

阴、阳的创世纪之恋

儿子曰:“三”是男孩追女孩

“一”是个开天辟地的故事

攴字前面讲过:

《 說文解字 》

攴:小擊也。

攴的甲骨形象是手持棒子等物击打。

敎字和学字的异体字斅,右半边都是攴字。这个攴到底有啥道道呢?

这个得从中国古老的《易经》说起。

《易经》里有六十四卦,前五卦是:乾坤屯蒙需,第四卦蒙卦,就讲敎育。这算是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敎育的文章了。写于战国晚期的敎育学专著《学记》是第二篇。

乾坤是天地父母,它们是《易经》的第一卦和第二卦。

乾坤阴阳媾和生出万物,就是第三卦屯zhūn卦。

万物生出后,第一个考虑的是敎育,这是第四卦蒙méng卦。

第五卦需卦说的是人的日用饮食这些维持人生命的东西。

《学记》对敎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易经》一致:

《 學記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敎學为先。

古时候的王,要建立国家,统治百姓,首要任务就是办敎育,发展生产力还在其次。

《易经》里蒙卦排在吃喝拉撒睡的需求之前,这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敎育非常重要。

第二,排这六十四卦的时候,社会文明已经高度发展,不再是天天忙着找东西吃的原始社会了,人类开始仰望星空,用人类的思考,逗上帝发笑。

(《易经》卦序传说是商朝末年的周文王姬昌所排。)

先把蒙méng卦部分原文搬出来蒙蒙mēng人。能看懂,很好。看了发蒙mēng,正好,这是蒙méng卦,从蒙mēng开始,很合适。蒙卦里所有的蒙字,都读méng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蒙字的本字是冡,甲骨的冡字上面是“冃”下“隹”,或者下面是“豕”,或者其他动物,冃是把头罩住。冡的含义是把动物的脑袋或眼睛罩住。

《 說文解字 》

冡,覆也。

蒙字本义是一种很大的女萝草。后来用来代替了冡字,冡字就不怎么用了。

冡的造字本义是蒙住眼睛,让你看不到看不清,引申出没见识,无知,欺骗等的含义,如:

蒙蔽、蒙在鼓里、蒙骗、蒙人、蒙混过关、蒙昧、启蒙。

蒙卦的蒙,是蒙昧之蒙。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卦开篇讲敎育的重要原则,不是我去求啥都不懂的小屁孩来跟我学习,是小屁孩来求我,请我敎他。这是大原则。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他自己要不想学,你求他逼他学是没用的。

这个原则后代的经典里也反复强调:

《禮記·曲禮》:禮聞來學,不聞往敎

《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现在家有学童的父母有多少成了陪读、监学,又有多少学童在为父母为老师学。要让童蒙求我,好的老师,好的敎学内容,好的敎学方式和氛围,乃至学生的愿心,都得具备。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这是用占卜来比喻学习态度。

“初筮告”,第一次来问我一个问题,我好好回答你。但如果同样的问题你重复来问我,那就是自己不动脑子,学习态度不对,是“再三渎”,老师就不能有问必答了,得攴攴他,敲打敲打,让他反思去。

接下來的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分别说的是蒙卦从最下到最上面的六根爻,这六根爻,从下往上,分别叫初、二、三、四、五、上。

红色的是阳爻,用九表示;蓝色的是阴爻,用六表示。

初六是蒙卦第一根阴爻: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发蒙的意思和现在说的启蒙开蒙类似,都是开始教育。但启和开是打开门,启蒙开蒙就是把蒙昧打开。而发蒙的发,含义和启、开不一样。

《 說文解字 》

發:射發也。

繁体发字,上面是癶,两脚在走、跑,下面是弓箭和殳shū),殳是拿大棒子攻击。

从字形演变来看,甲骨文最初没有画弓箭,大概是用标枪之类东西狩猎, 金文加了弓箭。造字本义是发射标枪或弓箭追击猎物。

发是射箭,启和开是打开门,开错了,关上开另一个,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蒙往哪个方向发了,追不回来。

大家想想,我们都给孩子发了什么样的蒙呢?发的方向对不?

蒙卦里发蒙发的方向是:

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刑”有认为通“型”字,型是模具模型,就是发蒙之时,适合给孩子树立榜样,建立规矩。也有说刑就是把不好的习性和习惯刑掉,去掉。

“说”通“脱”字,利用刑人,有规矩后,才能脱离牢狱之灾。要没规矩,孩子自然违法乱纪啥都敢干,干完就进监狱了。

发蒙,首要是立规矩,养品行,不当行为严格管敎。

这也是蒙卦的彖里提到的蒙以养正

蒙昧之时,必须养学子纯正无邪之心,正心正意正念,绝不能敎孩子挣大钱娶美女贪小便宜欺负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三观要正。

为人父母者,想想,自己敎给孩子的三观正吗?你家孩子喜欢欺凌弱小吗?爱打架惹事吗?父母是敎孩子要友善诚信帮助弱小,还是看见孩子能欺负人,父母心下自得:自家孩子厉害,不会吃亏?

孩子进入学校后,老师也要给孩子发蒙树三观,还要改发错了方向的三观。

发蒙立三观,不能由着孩子性子来,这个过程当然不轻松愉快,它是一种“攴”。

九二:包蒙,吉。

包,是人的肚子里有个小孩。

《 說文解字 》

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包蒙,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者要象女人孕育胎儿那样包容接纳不同特点的孩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没有分别心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让孩子能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不能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是对为人师的要求。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这三个阴爻说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孩子的不同状态:有求学心意不专,遇到诱惑摇摆不定的;有不能博习亲师,困于蒙昧之中的;也有以童子之心真诚求学的,这种童蒙状态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說文解字》

擊,攴也。

击蒙是攴。

为人师者,既要发蒙,又要包蒙,必要之时,辅以击蒙。

包蒙是有敎无类,宽容接纳,无分别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是为人师的基本素养。

击蒙是佛家的当头棒喝,是在关键时机对学生的一种特殊的激烈的敎育手段,比如打手心、呵斥,以及非常规点拨等。

击蒙是最上一爻,它以前五爻为基础,以发蒙包蒙为前提,尤其是包蒙的宽容接纳,没有包蒙,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和彼此的信任,击就是乱击,击蒙就是体罚学生。

孩子到了学校里、社会上,不通人事吃了亏,受了欺负,是一种被击,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要抓住时机,给予点拨,借助外力,击去蒙昧。

击蒙过刚,不可多用滥用,所以说“不利为寇,利御寇。”就是不可乱击,乱击就和孩子为敌,击蒙是要帮助孩子抵御不好的习性,是御寇,和孩子同一战线,要让孩子从心底里知道你真的是为他好,不是嘴巴上说说“我这都是为你好!”别拿着击蒙的名义行打骂之实,否则击者自己就为寇了。

总结下:

童蒙求我是敎育原则。

发蒙刑人是第一攴,先把三观攴正,中国向来有心术不正者不敎绝学的传统。

渎则不告是第二攴,端正学习态度。

包蒙是对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击蒙是在包蒙基础上的非常敎育手段,慎用。没有包蒙的博爱深厚,就谈不上击蒙,不过是滥罚。

总算冒天下之不韪在儿童节这么个天真快乐不该费脑子的特殊节日里,写完了攴小孩,还写了那么多。你们若看到这里了,知道我有多感激吗?

不知道看完《蒙卦》这篇中国最早的敎育论文后,会不会有家长感慨:哪里找这样的老师啊?

感慨就好了,别伤心,古人对他们的敎育也从来没有满意过。《蒙卦》,包括后来的《学记》都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的敎育理想。是理想,所以是用来追求的。

不过,与其追求一个活着的老师,不如先追求自己成为一个别那么蒙的家长,自己要是都还蒙得厉害,你怎么给孩子发蒙包蒙?更别说击蒙了。

不管有没有缘分遇到活着的好老师,我们都可以仰望星空,师友古人,自我敎育,自己攴自己。

号外:董点国学公共号已经获得原创认证保护,大家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