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缠论5:市场除了看还要干,不干只看是不行的

昨天先把第6章给写了,发现漏了第五章。今天补上。

第五章非常的短

标题一共十一个字,能做到的有几个?能做好的有几个?市场里会说的太多,会干的极少。干还能干好的,更少。

十一个字的背后,是无数时间、精力的投入。

比如我看K线图,4000多支股,看过几十遍。在学缠的过程中为了画好中枢和笔和线段,至少画了一万多张图。互联网有一个说法叫,想成为专家,有一个1万小时定理。即你在一个专业领域有1万小时的工作经验。以每天8小时来计,差不多至少5年吧。

画图可能有画不对的时候,但从大级别画,出错概率极少。只是你会不会画而已。

真正的猎手只会观察、操作,用嘴是打不了豺狼的。

赵国名将“赵括”,对阵秦国,大败。一句成语纸上谈兵,沿用了2000多年。为何2000年后,依然拥有巨大的价值,那就是这句话,在任何时代,甚至每天都有在发生着。

缠师不是小看他们,而是他们的能力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所以投资中的经典书籍中有一群这类纸上谈兵的高手,比如“欧文费雪”的《货币购买力》,当然“费雪效应”,还是有大作用的。

(费雪作为经济学家,投资家,不是没有成功过。只是在某种情况下,依然会大输。如果照他的例子,那些大挣过的,碰上一些市场问题也要大输,那么这个市场就太“固化”结果了。)

作为经济学大师,我依然对费雪充满敬意。不会否认他的功劳,只是在市场的操作中,我们更愿意看结果。

市场是一个狩猎场,好猎手打猎时,一定是无言的。平时看的电视剧,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坏人往往死于话多。打猎就是打猎,正面刚时,不是他活就是你活。等他死了,你想怎么说话随便。但他还没死的时候,你也许也会死于话多。

你买了一支个股,多少价格买的,买了多少股,天天在外讲。讲多了,被庄家听到,不灭你灭谁?

好猎手,可以没有嘴巴,但不能不带眼睛。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比如,你看到一头老虎。只要是老虎是不是都要跑?

其实对于市场来说,这是未必的。

因为老虎是有状态的,他躺在地上,是活着还是死的,你能不能观察出来?

他是受伤还是健康状态,你能不能看的出来?

他正在打架还是在捕猎,你能不能观察出迹象?

他有没有发现你,你有没有感受到?

他如果完全健康,也盯上你了,你手上的武器能不能打的过他?

何为从容。就是不管他如何的状态,你都有足够的能力对付的了,这就是“从容”。有这个能力,还怕啥“老虎”。

好猎手只关心猎物。猎物一般不是猜的,而是看的。

看到兔子打兔子,看到野鸡打野鸡。打兔子和打野鸡的方式是不是会有不同?如果你只会打兔子的方式,能不能打到野鸡?野鸡可以短暂飞行,你的陷阱往往不起作用。兔子习惯打洞,你的陷阱能不能防的了打洞?

打猎的能力,肯定是看到什么动物,都有足够的能力捕获它们。这些能力,不是动动嘴就具备的,是需要大量的实践而获得的经验。也就是看和干要结合。

会讲经验的猎手,不一定是好猎手。而总能捕获猎物的猎手一定是好猎手,只是他未必会讲。

好猎手在打猎时,是不会去想“死板”的《打猎技巧指南》的,上战场还翻书这种事情,在战场上一定会死的很快。

如果你有能力,就来市场里验证。

想来市场,干就完了。来之前,先把基本的常识做到理解。完全不看任何的知识,就冲进来的,不是不行,要有当猎物的觉悟。


学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