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文:千年丝绸香瓷路 一部文明交汇史
相关推荐
-
丝路千帆远
(这篇文章是201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物报>博物馆专刊上的约稿,后中国社会科学网亦转载.) (文章是为了介绍单位的展览的,但也将海上丝绸之路简单的综述,可助了解.) 亿万年 ...
-
光怪陆离的古物中,诉说着怎样的丝路故事?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玻璃.丝绸.纸张.印刷等技术在这里流传,人与物缔结羁绊.人与人产生牵连,编织出千年前最早的全球化景观. 汉墓中为何出现草原耳环?偏远敦煌古城中为何发现风水符箓和 ...
-
祝贺|《邮票上的海上丝绸之路》隆重首发!
"邮票上的--" 系列图书再出新著 且看小编采撷的报道 -- 祝 2018.11.22 贺 编委会 顾 问:杜源生 刘献祥 主 任:陆开锦 刘宏伟 陈必滔 副 主 任 ...
-
张国刚:丝绸之路的四大动力机制
丝绸之路的四大动力机制 文:张国刚 编:木叶 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肇始于莽原时代,碍于自然条件,其规模和形式都受到很大限制.进入文明社会,特别是在国家诞生以后,文明的交流和互动便更多受到社会中 ...
-
千姿百态文物,“开口”诉说丝路故事
俞耕耘 古物看似只是物质遗存,却是不同文明交往史.传播史.接受史的有力确证 <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表达了对文物的关切,而其核心是对器物背后技术文化.经济交通.政治制度的系统考察. 从古 ...
-
踏上丝绸之路
从玛曲县的黄河边出发,我们向北出甘南,踏上丝绸之路.随着越来越接近兰州,我们已经从丰美富饶的草原开始迈入贫瘠荒凉的山区与戈壁. 丝绸之路之所以被命名为丝绸之路,并不是因为这条道路贸易兴盛,以丝绸为主要 ...
-
敦煌何以成为丝路十字路口和四大文明汇聚之地?皆因沙漠与祁连山
当横亘在青海与甘肃之间的祁连山脉渐渐没入荒野,河西走廊也很快失去了生机和绿色,视野越来越开阔,却也让人越来越疲倦.忽然,一片金色的沙丘接棒乌黑的山峦向远方延展,沙丘之下绿意隐现,我们知道,敦煌到了. ...
-
甘肃通渭书法家王炳文书法作品,笔意流畅,古朴典雅,飘逸俊美
墨韵阁2021-04-07 10:01:55 书法家王炳文先生 王炳文,男,字笔耕,别署翰缘居士.1956 年出生于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甘肃通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王炳文 ...
-
王炳文 | 安史之乱、河北胡化与中古时代的中国丨燕京访谈
采写丨杨涛 全文共 11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近年来中古史研究逐步成为显学,"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这两个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除去碑铭等方面的不 ...
-
王炳文:安史之乱、河北胡化与中古时代的中国丨燕京访谈
来源:燕京书评(ID:Pekingbooks) 作者:杨涛 王炳文 采写丨杨涛 全文共 11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近年来中古史研究逐步成为显学,"安史之乱"与&qu ...
-
古留加的《谢林传》|纪念苏国勋和王炳文先生
199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前苏联著名的哲学史家阿尔谢尼·古留加的<谢林传>,同一作者的<康德传>.<黑格尔传>以及<赫尔德传>等也有汉译本出版.在汉语 ...
-
王炳文丨安史之乱、河北胡化与中古时代的中国
采写丨杨涛 全文共 11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近年来中古史研究逐步成为显学,"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这两个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除去碑铭等方面的不 ...
-
『我醉乡土』王宪明|南祝蒜香迎来千里客
南祝蒜香迎来千里客 作者:王宪明 在我们博野博望线上,北杨村镇的正北面,有一个两千多人的美丽富饶的村庄.朴实善良的村民们在这里世代耕耘着. 这里的大蒜种植久负盛名,"大蒜之乡"成了 ...
-
【原创首发】王生文《百色化秋韵,千眼观览忙》
百色化秋韵,千眼观览忙 ◎王生文 山色变艳,川道奇观,尽水泥路面,车流顺畅兮.人人逛景,个个摄影,只苦了秋色,无处隐藏兮.树分千种,叶分万片,不知那日惹了秋,摇身一变万紫千红,层林尽染,惊了鸟儿,吓住 ...
-
橘颂离骚永世长 文/王力光 千枝叶 阿敬 陈华
[总第 446] 入驻作家 王力光 张利杰 黑马 崔盈 曲素梅 王莹 千之叶 刘俊瑾 晴耕雨读 李月华 谢凤钰 华妇微 阿敬 高维恩 陈华 称心如意 秋菊 季阳 黑土 ...
-
【西南作家小小说】杨炳文 / 王良的春天
西南作家小小说 王 良 的 春 天 杨炳文(四川邛崃)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田野,在山间,菜花黄,麦苗青,桃花红,李花白.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儿童在河边放风筝-- 王良躺在床上,闭目遐思,脑海闪过一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