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述《伤寒论》?
相关推荐
-
伤寒古机制
伤寒论之古机制 <伤寒论>问世 注解者 汗牛充栋 争议不休 千古疑案 争论核心即在伤寒 传足不传手之争议 一派认为仲景 伤寒六经理论 必须立足六经 但不能自圆其说 手部六经已缺失 反对派 ...
-
学中医已经10年了,3年前有幸接触胡希恕胡老理论体系与经方,让我对很多临床问题有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转眼间,学中医已经10年了,3年前有幸接触胡希恕胡老理论体系与经方,让我对很多临床问题有了新的见解和思路.有幸拜读马家驹老师的<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收获颇丰. 最初接触经方是在 ...
-
伤寒数独
无论您远走何方 导读 本文为在知乎<背完了伤寒论真的就会治病了吗?>问题下,2020年4月的回复.现再次整理(修改增减)如下.仅作引玉,欢迎拍砖. 背完伤寒论真的就会治病了吗? 这其实仅仅 ...
-
用八纲理论解释伤寒论六经体系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要学习中医经典,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经典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不读伤寒,难以成中医大家! 我是南方医科大学2006年本科中医学专业,在学校系统学习了中 ...
-
2【问诊】中医诊病四诊简述-易演伤寒论公开课
2【问诊】中医诊病四诊简述-易演伤寒论公开课
-
临诊碎玉《伤寒论》方药简述之桂枝汤
临诊碎玉《伤寒论》方药简述之桂枝汤
-
临诊碎玉《伤寒论》方药简述之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入汗濡,只需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各个时期景泰蓝特点及真伪鉴定简述
珐琅器在传入中国后出现了两种分支,一种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元朝传入中国,并在明代开始大量烧制,景泰年间达到了巅峰,因此后世称之为"景泰蓝",这之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 ...
-
《伤寒论》治疗阳明病多用方药,针灸如何治疗阳明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通俗伤寒论》——阿胶黄芩汤
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