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85):备胎搞久了,早晚要出事
相关推荐
-
百川论道 | 侯君集
侯君集,男,汉族,约公元592年生,寿命52岁.属相鼠,星座约为处女座,陕西旬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参与太子造反,李世民亲自审问后哭了. <新唐书·列传十九>记载"承乾事觉,捕 ...
-
李世民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为何他二人互相告发谋反?
原创文章,作者:穆润 李靖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也是初唐唯一可以与李世民战功相媲美的将军. 李渊起兵之时,李靖作为隋朝将领要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走到半路被李渊抓住,要处死时,李靖高呼:&quo ...
-
唐朝开国八大功臣:李渊杀3个,李世民斩4个,最后一个结局如何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当皇帝的臣子较之普通百姓或许会享有无上的荣光,工资也更高,但相较其他职业也是一个高危职业.遇上个昏君暴君,动辄便是抄家灭门夷三族,就是运气好碰上仁君明 ...
-
【转】史上谋反最多次的开国功臣,皇帝都不舍得杀他!
来源: 汉周读书 文/米六七 01 高昌 大唐贞观十三年(639),位于丝绸之路上重要位置的高昌国,背叛大唐. 依附唐的强敌西突厥,攻击其他大唐属国,扣留各国通向大唐的使团,切断了丝绸之路. 大唐由吏 ...
-
大唐名将:抱错大腿的侯君集
大唐皇室王权的转换充满了无数的突破常规,不但打破里立长不立幼的传统,还出现了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巧夺得九五之尊皇位后,在他的皇位继承事项上也是伤透了脑筋.大唐内 ...
-
贞观十七年四月,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准...
贞观十七年四月,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准备谋反.由于事关重大,参与其中的侯君集此时却心中惶惶寝食不安.他的夫人看出异常说:"你如此的异常心中肯定有事!莫不是...不如去到皇上哪里自首尚能保全 ...
-
李靖向李世民告状:侯君集学习兵法太认真,定是要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出了名的善待功臣,死在他手上的功臣很少,陈国公侯君集是其中之一,原因是七十岁那年撺掇太子谋反.不过很多年以前,李靖便揭发过侯君集有谋反的念头,但是李世民并不相信,李靖是怎么知道侯君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11):再好的政策,执行久了也会出问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11) 再好的政策,执行久了总会有偏差,这时候就需要一点创新思维.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叫作'非打即骂',基本上定性为敌我矛盾.而魏绛,就是第一个冲破这种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05):到处打仗,他竟解散部队搞农副业生产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05) 领导和指挥,到底怎么区分?这里也可以借用一下前人对陈粟二人的评价: '陈毅的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说话有人听.粟裕的优势是会打仗.指挥艺术高明.' 很明显,这里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1):唐朝不杀开国功臣吗?其实是个误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1) 贞观八年(634年),一连串军事外交活动均告失败后,吐谷浑再次发兵侵扰凉州(甘肃武威).这次,李世民下决心作一个彻底的解决.11月21日,'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2)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对吐谷浑的作战,比五年前打更厉害的东突厥,还要艰难得多.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天时,东突厥遭受了连续天灾,国力受损:地利,突厥颉利可汗当时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3):消灭敌人,既开心,又操心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3) 打垮吐谷浑,估计李世民的心情和五年前差不多:既开心,又操心.当时也是李靖带队,三个月消灭东突厥,还活捉颉利可汗.要说有什么区别,可能这次开心少一点,操心更多一点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4):什么样的女子,能够成为百代楷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4)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李世民更多的是一种礼节上的哀悼.而次年另外一位至亲人物--长孙皇后的离世,则给他带来深切的悲痛. 这个长孙皇后可不简单. 虽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5):唐朝老百姓,都交些什么税?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5) 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感情上固然有丧亲之痛.但从权力的角度,其实去掉了两个潜在的制约.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制度纷纷出台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6):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6) 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贞观九年唐朝才把吐谷浑打服,边境上没消停两年,又有人上门挑衅来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吐蕃寇松州.' 松州,就是现在四川松藩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7):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7) 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答应与吐蕃和亲,没想到松赞干布这一等,就是三年.中途大概等得有点急了,又派人上门打听消息.这次为了体现诚意,派来了宰相禄东赞,'献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