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一)

越是多视角看世界,越明白这个世界是概率的,除了死亡之外,任何事的可能性都至少有两个,所以,真正的高人都是谦和的,因为他们具有人类的最高智慧——“无知之知”,明白人是渺小的,对于可能性的认知更是浅薄的,于是,他们不轻易说话,更不会轻易断言什么。

——坤鹏论

在《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中可以看到,狄奥提玛大谈爱通过生育而不朽,生育包括肉体的生育和灵魂的生育,相比而言,对于前者,基本是轻描淡写,对于后者则不吝篇幅,不吝溢美之词,大书特书,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而且,从语言的描述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柏拉图在其中隐含的观念,那就是肉体的生育属于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只有灵魂的生育才是人类独有的。
并且,肉体的生育只会产生现象世界的可朽的物体,而灵魂的生育却可以诞生不朽、美好的东西——品德。
显然,柏拉图是在表达,灵魂生育是制造不朽产物的高级过程,而肉体生育不过是一个重复轮回的低级过程。
一、灵魂如何生育?
接着,狄奥提玛具体讲述了灵魂方面强大的人如何与他人生育(品德),并对比得出灵魂的生育远远超越了肉体的生育:
“那从幼年就在灵魂中孕育着这些品德的人是近于神明的,
到了一定年龄就有繁殖、生育的欲望。
……这样的人也要四处寻访,找个可以在其中生育的美的对象,因为他绝不会在丑的对象里生育的。
因此人喜欢美丽的身体,不爱丑陋的身体,这是由于他愿意生育的缘故;
当他同时遇到一个既美又高尚又优秀的灵魂时,他就会对这个身心俱佳的对象五体投地地喜爱,
他会和这样的一个人大谈其品德,谈一个杰出的好人应该怎么样,要向什么方向努力,从而对他进行教导。
……由于他们的交往和谈话,他就把自己向来积蓄在内心的东西生育出来,由于他不管对象是否在场都在怀念对象,他就与对象共同培养着他所生出来的东西。
所以他们之间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共同性,比夫妻关系深厚得多,他们的友谊无比巩固,因为他们共同拥有着(比肉体的子女)更美、更不朽的(灵魂)子女。”
简而言之,灵魂的生育就是使灵魂受到美的吸引,产生爱情的欲望,通过交往和谈话将积蓄的品德种子播撒到对象的灵魂中,使其受孕,共同培养出作品、品德等灵魂后裔。
狄奥提玛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不以生育凡俗的子女为满足,而要求生出那样不朽的(灵魂)子女来。”就像“荷马、赫西俄德和其他杰出的诗人”那样,“他们留下了那样一些(灵魂)后裔(作品),为自己带来不朽的名声,本身就永垂不朽。”
除此之外,还有斯巴达立法者来古格士给斯巴达留下的那样一些后裔(法律),“挽救了斯巴达,而且可以说挽救了全希腊”,还有雅典的立法者梭伦,以及“许多别的人物,他们在希腊人中间和蛮夷中间写下许多美好的作品,创立各式各样的品德,由于留下这样的一些(灵魂)后裔而享受后人的供奉”,而“那些生育凡俗子女的则无人理会”。

小知识

斯巴达的立法者——来古格士

来古格士(又译为吕古尔戈、莱喀古斯、吕库古、莱库古、雷克格斯),生于约公元前700年,卒于公元前630年。

他是古希腊的一位政治人物,为斯巴达的王族,传说中斯巴达政治改革、斯巴达教育制度以及军事培训的创始人。

一次来古格士因为谗言而离开斯巴达,旅游于克里特岛,学习当地的法律;随即又游历埃及各地,亦尽学习那里的法律,归国后大受斯巴达人欢迎,要他改良国政,来古格士得以畅行所学,大修法律。

传说中来古格士要去希腊圣地德尔斐向预言家请教,在走之前跟国民立下誓约,在他回来以前,不能改变他的法律。

他到德尔斐之后,预言家告诉他他的法律很优秀,于是来古格士绝食自尽,使得斯巴达人墨守其法律,不敢更易。

雅典的立法者——梭伦

生于约公元前638年,卒于公元前559年。

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也有人认为他出生于中产阶级,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公元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

他在完成改革后,与雅典人约定10年内不准改变他的改革,而后离开雅典远游。

一般认为梭伦的改革较有利工商业阶层也就是中产阶级的发展,但是对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较不利。

所以,他的改革是一种折衷式的改革,并促进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

但他的改革长时间无法彻底实施,直到后来的继任者庇西特拉图继承了其改革政策,“梭伦改革”的各项改革才得以最终确立。


要彻底读懂灵魂如何生育这段话,最好对照《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五)》中介绍过的古希腊少年爱。
古希腊少年爱的初心其实是教育和培养部落或城邦的后代,它在古希腊的影响十分巨大,以至于成为“自由公民相处关系中的一种文化模式”。
起初是部落指派一位成年男性将少年带离部落,教导他成年后应负的社会责任与基本的谋生能力。
后来发展到城邦时期,虽然不必离开城邦,但还是延续传统,少年必须要向城中一名成年男性学习知识和技能,后者充当军事、公民等方面的教育者和导师。
在对少年的教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品德教育,成年男性“富有一股空前的激情,要在他们(少年)那接受能力很强的心上播撒一切美好高尚的种子,尽可能地把他们培养成优秀公民。”
而且,成年男性需要自己寻找少年,靠自己的德行吸引少年,“如果哪个男人没有引诱一个年龄比他小的少年,会被认为是不履行男人的职责,而没有得到某个男人的友谊对一个少年来说则一大耻辱。”
同时,“年长的男子负责年幼同伴的生活方式,并同他荣辱与共。”而这恰恰印证了上面所说的“他们的友谊无比巩固”。
狄奥提玛还说到,需要寻找肉体美、灵魂美的身心俱佳的对象,这也是源于古希腊传统,古希腊人认为完美的男性=高尚+漂亮。
总之,不管是肉体的生育,还是灵魂的生育,都是人寻求不朽的途径,所以爱神的目的并不在于美,而在于凭借美来生育,最终达到不朽,一步一步向神靠近。
其中灵魂的生育远远超越肉体的生育,它通过生育出美好的作品和品德这些属于灵魂的后代子嗣,而让人获得不朽英名。
二、爱、生育与性
爱不仅想拥有好(善)的东西,而且想永远拥有好(善)的东西。
所以,爱是追求永恒,欲求不死。
为此,爱通过生育让有死的凡夫可以实现另一种形式的不死和永恒。
至此,苏格拉底将爱与生育联系在了一起,其实也为爱和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纽带。
毋庸置疑,只要谈论爱情,性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如果谈性变色,甚至将其忽视,避而不谈,不管观点如何,其中的爱情都是不完整的,自然更无法看到爱情的真实面目。
对于性,几位发言者中,斐德罗、厄律克西马库、阿伽松对爱情中的性闭口不谈;鲍萨尼亚对性直接持反对态度,认为含有性的爱情是低级的,只有阿里斯托芬以及苏格拉底直面了性,并对其意义给出了解释。
阿里斯托芬的爱情是对人们非完整性的一种补偿,是给我们治疗与生俱来的孤独的药。
当最初的人类被神劈开之后,他们为了维持完整性,一旦遇到自己的另一半就抱在一起,不吃不喝直到死,这时爱情还没有产生,他们的拥抱是一种生物性的行为。
当宙斯将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让人们通过交媾来缓解自身的孤独后,爱情才真正产生了——“人与人相爱的欲望就植根于人心,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的一半,是一种合起来才成为全体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经常在寻求自己的另一个”。
但是,在阿里斯托芬看来,这种爱情只是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事,并不涉及性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后代。
阿里斯托芬认为,后代的产生是附加的,甚至是相爱之人不愿看到的,因为新生命的诞生必然会破坏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完整性,而相爱之人恨不能永远被融为一体,永不分离——“正是和爱人熔成一片,两人合成一个人”。
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不仅不回避,还明确地肯定了性在爱情中的必要性。
并将通常意义的、肉身的后代视为爱情的主要目的之一——借助生育,性和爱一起,成为人们通往永恒的大门。
所以,“怀胎、生育是一件神圣的事”。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把将的性欲归结为:为了完成繁殖,实现后代的产生,从而接近永恒的欲望。
他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在面对美色时所表现出的烦躁不安、神魂颠倒的状态,都是因为他们想要在美好的事物中进行生育。
另外,因为有着在“美的东西生育”的限定,说明苏格拉底认为性爱既是精神,同时又是肉体,精神是基础。
而苏格拉底的这种提法是对后面所说的爱的阶梯的铺垫,也是对之前阿里斯托芬发言内容的补充。
总之,柏拉图在《会饮篇》中确定的性在爱情中的作用的观念,不管是阿里斯托芬的,还是苏格拉底的,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前者的寻找另一半理论绝对是人们热恋期的最高最浪漫代表,后者的生育是性的目的,直到近代避免技术的发展才被打破,而且对照之下就会发现,基督教中的生育观很可能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影响。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坤鹏论
(0)

相关推荐

  • 张宗子:坚持走向上的路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张宗子:坚持走向上的路 疫情期间,停工在家,忽然多了大量闲暇时间,也就趁此机会,把一些想读而久久未读的书捡起来读一读.读完<理想国>,满脑子苏格 ...

  • 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63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38 篇文章 后来,柏拉图还写了<斐多>,其中描绘了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天.   苏格拉底在被判处死刑之后,在监狱里等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

  • 之前看到一个驳斥古希腊粮食靠进口的文章

    其中说了一点 --速度 我专门测了一下,由古典时代希腊至南意大利航线可得古希腊桨帆船的最低航程,从希腊到南意大利和西西里撑死了也要不了一个月的路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可以完全的说明粮食进口的重要性. 早期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十一)

    人之所以信仰,其根源就在于相信所信仰的东西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坤鹏论 在<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十)>中坤鹏论分享了阿里斯托芬关于最初人类的神话故事. 它向 ...

  • 读书会|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高

    读书会是公众号的固定栏目.每个月我都会带领学生们以读书会的形式,深度阅读与讨论一本经典.读书会结束后,如果得空,我会争取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 七夕前,我带领学生读了柏拉图的<会 ...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之二十一

    21.我们的小区是花园 蕙兰:我一回到家,就不见人影,都这么晚了,又去哪儿啦? 瑾瑜:不是说不回家吃饭,怎么又跑回来了呀? 蕙兰:回来换件衣服,马上就去吃饭. 瑾瑜:这回又赴谁的饭局呀? 蕙兰:说了你 ...

  • 曾庆雨:攀附凌霄风中情——惠莲伤(读《金瓶》说女人之二十一)

    西门庆想与宋惠莲有一个完整一些,不受环境限制的春宵一度,宋惠莲本也以为潘金莲会成全他们,没想到那潘金莲把庞春梅给抬将出来,拒绝了西门庆想借用五房之地,与宋惠莲幽会一次的提议.无奈之下,西门庆只好安排在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一)

    都说哲学是爱智慧,可人们总是将视线集中于智慧,而忽视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从"重要的不是怎么说而是如何做"这个概率世界最强真理的角度讲,爱,才是关键. --坤鹏论 一.最伟大的对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二)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是概率世界的最强生存法则,君不见,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问题都是.都能在折腾中.在发展中.在干中解决. --坤鹏论 会饮当晚到场人员几乎是苏格拉底时期,且与苏格拉底志同道合的最强阵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三)

    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是自己深爱的,便都值得活,因为幸福就是能够印在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快乐时光. --坤鹏论 介绍完背景资料和人物之后,请大家跟随坤鹏论一起进入会饮现场,听一听这些人中翘楚们对爱神的赞美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四)

    人类的道德标准是具有时空性的,很多时候,人就是它的尺度,所以对于古人的思想,了解其时代背景是必需的,最忌讳.最不客观的就是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过去. --坤鹏论 一.为什么古希腊的爱会如此? 坤鹏论讲过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五)

    将披在人类身上的层层外衣无情地剥掉,剩下的最本质的只有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其根本表现就是人的各种欲望,其中最根本的欲望就是生命力的扩张. --坤鹏论 一.正确认知古希腊的少年爱 亨利·贝尔在其著作&l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六)

    法律的本质是人类关系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后的惩罚依据和措施,另外,法律的特点是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可以做什么. --坤鹏论 一.赞美古希腊的少年爱 接着,鲍萨尼亚旗帜鲜明地赞美古希腊的少年爱,并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