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周虹:小暑系列书法作品

【前言】书法创作既要遵循章法,又不能局囿于章法之中。要借鉴前人创作的经验,又不能沉迷于前人的创作,要善于融会贯通,要敢于推陈出新,要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不能总是翻过来翻过去就是那几首诗词名句,不能只局限于繁体字。周虹女士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她对于自己创作的题材,从不设门槛,不做限定,所以总能看见她的新作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小暑系列书法作品

书法/周虹   文字/乾州蕞娃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逸周书·时训》:“小暑之日,温风至。”《汉书·律历志下》:“鹑(chun,鹌鹑,凤凰类神鸟。)火,初柳九度,小暑。”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晏》诗:“小暑夏弦应,微阴商管初。”而小暑的到来也是意味着最炎热的夏天就要到来了,当然也是预示着夏天最美的场景也是即将出现了。我们还是跟随周虹女士的笔触一起看看古人笔下的小暑是怎样的情境。当我们静下心来感悟着优美的诗词意境以及书法创作时,也许我们就能对外界炎热的阳光有所遗忘,毕竟“心静自然凉”。

(1)【唐】元稹《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全诗语言简练明朗,只是描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一切都是如此的随意、自然,但是却写出了生活的情趣与味道。其实,做人不也如此,顺其自然,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那样终将要付出血和泪的代价。

(2)【唐】白居易《消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炎炎夏日,何以销暑?白居易认为,“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静坐也许是对抗暑热的最好办法,一直坐到“眼前无长物”,自然能感受到窗下吹来的凉风。这也许就是“境由心生”和“心静自然凉”的出处之所在吧?

(3)【宋】陆游《苦热》: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屋瓦反射阳光,好像火龙飞舞;太阳静静地把汗水赶出来又消灭,遗憾没有翅膀可以飞出尘世之外,只能忍受坐在蒸笼里般的酷热。陆游的这首诗歌在当时可谓写实主义的代表,但摆脱酷热对于今日的相当一部分民众而言,已经不再是难题。高温预警之下,他们可以选择减少外出,也可以选择居家办公,当然也有人则过起了“西瓜、空调、WiFi、葛优躺”的生活。这也不完全是生活的颓废,只怨窗外太阳正热。

(4)【北宋】秦观《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诗句平淡无奇,但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性情遭遇,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感受到诗人渴望远离官场社会,回归自然之情。

(5)【宋代】释契嵩《夏日无雨》: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一样的自然风光,不同的心理感受。释契嵩的《夏日无雨》写出了广大民众尤其是农人的焦虑与渴望,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会了换位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多了一些情趣。

(6)【金代】庞铸《喜夏》: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青奴,又名竹夫人,是古人的纳凉神器。其用竹子制成,中空,四周为竹编网眼。古人用它休憩、拥眠。在庞铸的心里,有了竹夫了这些消暑神器,再听着窗外的鸟语,看着翠绿浓密的竹子,闻着淡雅清新的荷花香气,真是小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要多想想,想想还有很多人为了生计在烈日和暴雨下奔波,心情也许就会平静很多。

(7)【唐】武元衡《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旧唐书》记载:“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晚唐诗人张为在其所著的《诗人主客图》中称武元衡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尚在其下。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是武元衡写给另一位诗人朱放的的诗词,朱放,字长通,南阳人。曾被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诏举韬晦奇才,特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长期隐居剡溪、镜湖间,和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以及诗僧皎然、彻上人等为友。《唐才子传》评价:“放工诗,风度清越,神情萧散,非寻常之比。”。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这首诗,背景是朝廷大臣争权夺利,全国藩镇割据,诗人虽然身处高位,然而夹在两位宰相之间,左右为难,感叹政事艰难,时值仲夏小暑节气,雨后烦闷,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好友,除了对朱放的诗词造诣不吝溢美之词,称之为“第一流”,其实更多的是发泄心中的郁闷,表达了对脱离纷扰的向往。

(8)【宋】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诗人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深幽的竹林、悦耳的虫鸣以及诗人悠游的身影,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感悟到“静中生凉”的哲理。

(9)【唐】李频《安禅逢小暑》: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在安静美好的夜晚静静打坐,天上的银河不知道流转了多少次。修禅时,正巧赶上小暑节气,而入秋时,则身体有些抱恙。在静室中细细聆听大师讲解玄妙深奥的道理,静谧的心情可以隐居山林直至白头。寺院每日献上林间的果实,让我也想羡慕猕猴一样自在的生活了。

《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要我们内心坚定,外界的纷繁复杂又岂能让我们神魂颠倒,不知己之为何物?愿你一夏清凉,愿你神清气爽,愿你初心依旧!

(0)

相关推荐

  • 怎么不提雨字描述雨很大?

    看到有网友在问答中提出写大雨的诗,但不能见到"雨"字的要求. 其实这种形式的诗,在过去还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白战体"诗,就是通过意象隐喻地描写境象.寓意于象, ...

  • 【书法艺术】周虹女士纪念五四青年节系列书法作品

    [前言]按照360百科的解释:青春一词出自<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有多重含义.一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之"青春".唐 ...

  • 【书法艺术】周虹女士书法作品

    [前言]<佛说无量寿经>,简称<无量寿经>,是佛教经典,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为了纪念佛诞节,周 ...

  • 周进军:诗歌艺术即情感艺术/赏读李子系列诗歌有感

    诗歌艺术即情感艺术 赏读李子系列诗歌有感 周进军 文学艺术园地虽然"花开千万里",但每个人开出的花都应该不一样.无论时代和潮流如何演变,街巷人声如何鼎沸,文学艺术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自 ...

  • 【书法艺术】周虹女士书法作品欣赏(二)

    [前言]唐宋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诗词作家和精品之作.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之一,当诗词遇上了书法,便更加值得细细把玩,品味其中滋味.经周虹老师同意,小编选取周老师部分习作 ...

  • 【书法艺术】周虹女士书法作品欣赏(一)

    [内容提要]周虹女士的书法别具一格,有一种生命的灵动在其中跃动,所以2021年<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第一次尝试用手写毛笔字作为文章标题的时候,就采用了周老师的作品,新颖独特,反响不俗.经周 ...

  • 当代著名书法家周虹书法作品欣赏

    周虹,女,生于咸阳渭城,佛门居士.自幼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2015年5月始随田雪松老师学习书法,后经马金婵老师悉心引导,逐渐走上书法正道.随后一直坚持网络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深入经典,扎实临 ...

  • 【文化艺术】周虹春联集萃(三)

    [前言]今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越过明天,我们将进入辛丑年.本期是庚子年最后一次编发文章.在此辞旧迎新之际,小编选取周虹老师撰写的部分春联,作为小编对大家的新春祝福,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注. 周虹 ...

  • 【文化艺术】周虹春联集萃(二)

    [前言]今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这一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人们这一天要祭灶,扫尘,剪窗花等.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想把灶爷的嘴黏住, ...

  • 【文化艺术】周虹春联集萃

    [前言]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感谢周虹女士为我们带来的新春祝福. 春联集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