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话中医:感悟天地之道——在南方你不可不知的治湿九法

请问湿疹要怎么治疗?

答,在南方不可不明治湿之道,不会治湿的医生在南方做不开,治湿有九种方法,可以在天地之间得到启发。

第一湿在胸背,譬如阴晦,非雨不晴。好像一片阴天,下场大雨,它就晴空万里,用二陈汤加枇杷叶,降肺胃,即身体下雨也。

第二湿在头顶,有一患者头皮流水,十来年不愈,连服羌活胜湿汤三十来剂,遂得治愈。羌活胜湿汤里头就一派风药,以风药之悍将羌活为首领,带上巅顶,必加藁本。

这样如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大风吹过,天干物燥,所以你看高巅之上草木容易枯干,风大也。

如果还是水湿流淌,是因为风小了,正如头帕湿了,用吹风筒一吹出热风,头发立干,而羌活、川芎这些风药,就像吹风筒的热风,能风干头顶的水湿。

第三湿在面部,面部长湿疮,疹子,这是饮食过度了,客家俗话说,孩子吃饭打碗叮当响,将来要做乞丐,孩子吃得满碗都是剩饭,吃不干净,将来头面要长疮。

这里面啊都有依据,依据在哪里?《黄帝内经》讲,膏粱厚味,足生大疔。丰衣足食,不知俭约,饮食过度,就长疮疔,这也是无限朱门出饿殍的原因。

这时怎么办?富贵时要懂得过贫穷的日子,张仲景说,损谷则愈,尝试七分饱跟素食啊,肠胃清空,脸上没有不干净的,因为脸部都是手阳明大肠经跟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胃肠干净,脸部干净。

第四湿在肚腹,肥人肚腹多湿浊,满肚腹的湿水赘肉,所谓的湿疹都是赘肉的外现,减其赘肉,湿疹就没有生长的根由,所以重用苍术、白术、鸡矢藤,除湿通腑,木香、山楂开胃消肉,这样脾升则水湿化,胃降则浊阴排,身体轻松,湿疹化解。

第五湿在阴部,如同下水沟长苔藓,必用四妙散配艾叶、苦参、小茴香、蛇床子,一则温通化湿,二则苦温燥湿,同时稍佐以茯苓、泽泻利小便之品,则湿去窍通,但必须戒久坐,迈开腿,常行走,好像沟渠不常通,它就堵浊,人不常走,他就生湿垢。

第六湿在肛周,此五脏六腑之毒下注也。魄门亦为五脏使,《黄帝内经》这样讲,魄门就是排泄糟粕的肛门,是五脏六腑用来排浊的。

魄门湿疹乃五脏湿毒过剩,脏邪还腑功能减退,所以要通肠排浊,令脏邪还腑。好像疏通沟渠,百川归海,这时常用通利胱肠的汤方,如防风通圣丸。若寒湿偏盛者,当佐以附子理中丸。

但肛周湿疹之人,要多迈开腿,人体前后二阴,如同剪刀那个岔口,此岔口如果长久不活动,必生锈垢,余师巧用银针刺合谷穴,治疗肛周阴囊湿疹瘙痒,效果奇佳,何也?合谷穴又名大叉穴,其下尚有一奇穴名灵谷穴,皆双水汇聚之处,如同谷口,故又名谷口穴,通治周身口窍孔窍的问题,而人体肛周以及前阴皆是下焦开口之处,诚乃人体谷口也,此地方若堵塞生锈,五脏六腑皆不安,就像长江黄河入海口,若为淤泥堵塞,必致中上游洪水泛滥淹没田宅,所以古人以通利胱肠为治病捷径,诚千古秘传,呼之纸上。

若不知针刺合谷穴怎么办?很简单,剪刀口生锈了,你常去用它,它就灵活了,肛周腹股沟湿疹,你只要少久坐,多徒步行走,哪有什么湿疹,水湿这是邪怎么流得住,留得住是因为你懒于运动,所以每天坚持徒步七千步,不到一小时,便终生健康有保障。

第七湿在腰脚,脚部湿痒譬如南方桌脚,必须腐烂,以低处留湿,湿腐万物也。高血糖肥胖的人,逐渐腰脚都会沉重,这时要将桌子搬上二楼,免湿浊侵扰,则耐久矣,同样人要常登山登高,此为升阳除湿之道,所以常用升阳益胃汤,阳气上升,水湿下降,不治湿疹,湿疹自消。

第八湿在双手,手部乃心肺所主导,脚部属于脾肾所主导,故曰心灵手巧,老在腰脚,心为何不灵了,心阳不足了,阳主动功能减退,气血不动啊,湿疹停留,如流水不腐,腐水不流,所以制阳光可消阴翳,温心阳发汗则愈,故手上之疾多以桂枝为导引,此强心通脉达臂也,所以常用桂枝汤配合四物汤,大有治湿先治血,血行湿可灭之妙。

第九湿在脚底,脚臭脚癣香港脚脚脱皮,此皆现代人现代病,好穿鞋之故也,湿邪想要寻找个通道来疏泄,却找不到,都落在脚上,这时可用脚部放血或脚底按摩泡脚,当然最好的办法,最简验便廉的莫过于练赤脚功。

在心庄里头,原本放生池边有一大片碎石路,走起来都很硌脚,准备打水泥,但考虑到方便出下流,崎岖养正气,人走太顺的路,就会懈怠,走崎岖颠簸不平的路,就会精神抖擞,人太安逸了会生百病,人能吃苦就能了病苦,古籍讲勤则寿,逸则夭,想到这里余师便决定不打水泥,看似磋磨双脚,实则利益脏腑。

脏腑但凡有不平之气,赤脚在碎石路上行走,进而奔跑,能够到小跑状态,身体当无大碍,因为脚底有诸多穴位,他通应脏腑,能将腑浊导出,而且大可以缓解思虑过度。因为思伤脾,脾虚则湿留四肢。

总此治湿九条,参合天地自然生化之道,治湿之法,便胸有成竹,思过半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