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用药心法》
相关推荐
-
【《脉症治方》 二】吴正伦 明朝 1573年
脉症治方 诸痛(头心脾腹胁腰背是也). [脉] 诸痛脉弦紧.痛甚则沉伏.兼浮者风.兼沉者气.兼数则热.兼迟则寒.两寸弦滑.头痛.两寸浮紧.伤寒头痛.浮缓.伤风头痛.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病易 ...
-
李东垣《脾胃论》结合时令用药心法(下)
导读:易水学派直接把五运六气拿来应用,那就是升降浮沉.脏气法时论.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肝主春,足 ...
-
李东垣《脾胃论》结合时令用药心法(上)
|热浮长类:气之厚者,阳中之阳.主升.附子.干姜.乌头.良姜.肉桂.豆蔻.丁香.厚朴.茴香. |湿化成:气之平者,黄芪.人参.甘草.当归.熟地.半夏.白术.苍术等. |燥降收类:气之薄者,阳中之阴.主 ...
-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特点与用药规律探讨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东垣师承张元素 ,对其"古方今病 ,不相能也"的观点颇为推崇.在尊重实践 ,反复验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伤脾胃 ,百病 ...
-
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治疗近视眼的中医方子
李东垣(1180--1251) 金代医学家.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从张洁古学医.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引发多种病变.对于发热的 ...
-
金元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及代表方
金元时期,李东垣创立的"脾胃"学说及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实则是对仲景太阴病的补充.脾虚发热,以甘温之法治之,乃东垣的一大发明,即李东垣所称谓的" ...
-
【五味日知录】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怎么来的?
艾国医 公众号 本期知识要点: 补中益气 + 调整脾胃 + 甘温除热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 本文视频由五味 ...
-
脾胃派创始人李东垣,创造一个奇效良方,专治耳鸣耳聋,疗效显著
在古代,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中草药,起初只是用一两味药来治病,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便形成了多种药物配合治疗疾病的局面,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方剂.为了方便记载和使用,人们开始给这些方剂命名,有的取 ...
-
《脾胃论》作者——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时的【用药特点】,好用,但不能多用久用!
第一:补气药的运用 通过对<脾胃论>的药物应用系统分析后发现,李东垣在治疗脾胃病时,运用补气药的频次最多,达到用药比例的20%以上.其中补气药最常用的是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等. ...
-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四)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
风药之名首见于元代名医张 元素的<医学启源>.张氏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将药物归纳为 "风升 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 藏"5 类."风升生"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