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公司的宿命,突破、革命还是死掉?
相关推荐
-
开发新业务补大坑,传三星为AMD造CPU/GPU
传三星将在明年某个时候为AMD投产芯片,希望增加自身的业务,以减少手机业务的亏损. 据媒体报道,三星将在明年与GlobalFoundries共同联手,使用14nm制程为AMD投产CPU 与GPU芯片. ...
-
NVIDIA、AMD和Intel,半导体芯片三分天下
AMD.英伟达和Intel 三大芯片巨头均希望扩大自身在高性能计算的版图,并通过收购去获取CPU.GPU和FPGA 等,实现云端.PC 和移动的芯片组合,以完善其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 和物联网等 ...
-
AMD 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获股东批准!与Intel、英伟达的“斗争”愈演愈烈
业内认为AMD将打造能与 Intel.NVIDIA"对抗"的数据中心处理器业务. " 作者 | 代润泽 当地时间周三,AMD和FPGA大厂赛灵思的股东以压倒性多数批准AM ...
-
英特尔:我们将在CPU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除了Pentium 4时代,英特尔这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遭遇极大的压力,不仅有来自AMD桌面处理器.服务器处理器及移动处理器步步紧逼的竞争压力,更主要地是英特尔在14nm及10nm节点上接连遭遇 ...
-
英特尔老矣,尚能“转”否?
转型是老牌科技巨头的宿命,在IT技术基础领域的半导体行业同样尤为明显.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特尔,正是以80年代的一次从存储芯片向处理器芯片的转型,成功地穿越了科技产业的多轮兴衰周期而活到了今天. ...
-
死掉,芯片小厂的唯一宿命?
为什么芯片巨头竞争进入新赛场,多数芯片公司最好的结局是被收购? " 作者 | 包永刚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自2015年开始,芯片性能的提升越来越难,摩尔定律放缓的6年时间,先进工艺制程的 ...
-
奔腾重现江湖,但英特尔的“芯事”却不再奔腾
奇怪的事正在圣克拉拉--英特尔的总部所在地发生.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英特尔前不久被传出准备以10-2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AI创业公司Habana Labs的消息,这是其既3.5亿美元拿下Nervana ...
-
AMD步步紧逼英特尔:先是桌面处理器,后是服务器市场
英特尔叱咤处理器市场50年,他们最大的对手是谁?大家都能想到是AMD,但AMD在过去多年中其实并没有给英特尔多大威胁,在Ryzen处理器上市之前AMD都要挣扎着活下去,根本没可能给英特尔带来什么威胁. ...
-
超能周末刊:龙芯3A最全面测试,显卡库存增多原因找到
今天是周末,也是月底了,11月再见,2018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年底又到了各种总结业绩.展望未来的时候了.本周龙芯3A3000处理器出现了一份详细的性能测试,可以借此了解下国产处理器跟英特尔处理器性能 ...
-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最后都死掉了
那些从外资大公司跳槽来华为的员工,曾嘲笑华为"老土",不但要求上下班打卡,还在出差上实行低标准的消费制度.但任正非始终坚持这些严格制度. 最近我招聘了一个新人,我问了他一些他之前公 ...
-
曾传被马云50亿元控股,背后站着英特尔、小米、京东方,这家与高通同一梯队的芯片公司要上市了
导 读 作为2019年资本市场最吸睛大事,科创板点燃了市场各方势力的上市热情. 作者丨叶子 近日,上交所公布IPO排队企业审核情况,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问询已经通过.而这家看似名不见 ...
-
揭密丨上海600多家芯片公司,凭啥它能上新闻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小编躺在家里神游 突然公司老板给我发一个视频 作为一个懒癌晚期的小编,很不情愿的瞄了瞄视频 我:"咦,不就是艾为电子公司上新闻了吗" 老板:"你再看 ...
-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
小型芯片公司的新危机
1987年台积电的创建,使得半导体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晶圆代工模式崛起之后,也带动了Fabless企业的繁荣,二者相辅相成.Fabless数量的逐年增加,给晶圆代工厂带来了滚滚财源:有了代工厂的 ...
-
我们看好的汽车和5G芯片公司(附车载充电机OBC概念股)
重申明: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更不承诺任何收益.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请理性甄别.如果大家觉得好,请大家转发和关注我! 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
-
5家芯片公司科创板IPO招股!半导体技术哪家强?上交所问询函大揭底!
7月3日,睿创微纳(688002.SH)公布IPO打新初步结果: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3,834.00万股,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626.00万股,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6025353%! 7月4日, ...
-
看完韦斯特的规模法则,明白了为什么“大多数公司上市10年内就会死”
"大多数公司在经营10年之后便会消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项真实的数据,来自标准普尔公司会计数据库,综合了美国所有上市公司自1950年以来披露的财务信息. 为什么? 韦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