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阴虚异同及其组方用药特点
相关推荐
-
地黄 麦冬,功效多,值得学习
地黄和麦冬合用,为养阴生津的常用组合,五脏阴津不足均可用之. 麦门冬,其味甘中带苦,其气偏寒,膏脂浓郁,归肺.胃.心经,能养阴生津,清心除烦,润肺养胃. <神农本草经>曰:"(麦 ...
-
中药学——补虚药(四)
中药学——补虚药(四)
-
麦冬:补五脏之阴,止吐血衄血
麦冬 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 补诸脏之阴 本品甘寒质润,不唯有补阴之效,而且有微寒清解之功.故多用于诸脏之 ...
-
秋冬不护阴,虚火内热最伤身!五脏阴虚表现不同,三味药补全身阴精
明天迈入11月,接下来就是不断的降温,<黄帝内经>嘱咐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自然界万物收敛,人也该潜心闭藏,敛阳护阴.十月初的时候百草君就建议大 ...
-
从《汤液经法》五脏大小补泻汤探析张仲景方组方用药规律
<汤液经法>五脏大小补泻汤是在五脏苦欲补泻法则指导下组成,方中蕴含着独特的补泻规律.<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治疗五脏失调方之组方用药规律与<汤液经法>五脏大小补泻汤相 ...
-
五脏阴虚,症状各不同,对应常用药,值得参...
五脏阴虚,症状各不同,对应常用药,值得参考: 1.心阴虚: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干咽干,手脚心热,午后有潮热,睡觉出汗,舌红少苔等. 调理应滋阴养血.常用药: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等 ...
-
孙光荣:'中和组方'的组方用药思路及自创6方解诸病之“郁”
国医大师孙光荣认为,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 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 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 ...
-
五脏补气的常用药 1、补...
五脏补气的常用药 1.补元气--潞党参.生晒参.生黄芪. 2.补脾气--炒白术.怀山药.白扁豆. 3.补肺气--生甘草.冬虫夏草.大蛤蚧. 4.补心气--西洋参.红参. 5.补肾气--枸杞子.菟丝子. ...
-
【陈潮祖:祛寒湿的组方用药】
脾胃升降失调而成湿滞中焦,法当运脾除湿,复其健运,调其升降. 所以治疗此证,当用燥湿化浊之品,振奋已困脾阳,温化黏膩湿浊,使湿去浊消,脾功恢复而病可愈. 故常选用苍术.白术.半夏.厚朴.陈皮.砂仁等燥 ...
-
药简精妙:《伤寒论》深究组方用药之法!
通过学习<伤寒论>倍觉选方用药配伍其旨深奥.前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选方并不是执一方以治一病,而是要深究其旨,慎思选用."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 ...
-
深究深挖:《伤寒论》组方用药其旨???
通过学习<伤寒论>倍觉选方用药配伍其旨深奥.前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选方并不是执一方以治一病,而是要深究其旨,慎思选用."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 ...
-
陈潮祖:祛寒湿的组方用药
脾胃升降失调而成湿滞中焦,法当运脾除湿,复其健运,调其升降. 所以治疗此证,当用燥湿化浊之品,振奋已困脾阳,温化黏膩湿浊,使湿去浊消,脾功恢复而病可愈. 故常选用苍术.白术.半夏.厚朴.陈皮.砂仁等燥 ...
-
中医组方用药从入门到精通:药对百讲第10讲1节,桂枝与牡蛎配对
中医组方用药从入门到精通:药对百讲第10讲1节,桂枝与牡蛎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