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会有人继续织席吗

织席曾经是我们白洋淀周边村庄的主要收入,没有之一!生产队时期,水庄子和淀边村的生活就比“上高地儿”好一些,因为到了冬季,上高地儿的庄稼收完就没有活干了,而我们水区人可以去打苇织席。织席的收入甚至比在生产队下地都稳定,因为赶上收成不好的年份,生产队的收入是负数。出工多,反而贴的钱多。织席就不一样了,生产队分了苇,虽然织一个席只有几毛钱的工钱,交够了席数,多出的就是自己的。就这几毛钱,就可支撑起全家过日子的吃穿。所以谁家能织席的姐妹多,谁家就略微好过一些,织席也不光是女人专利,男人会织席的大有人在!

话说这么几毛钱,也不是那么容易挣到的,打苇的季节正是秋后初冬,初寒乍冷,非常难受。打苇这个活儿是赖汉子干不了的力气活儿,打下来,用船把苇从淀里运上岸,分苇后抗到家里,再清理掉苇叶子和苇樱子,然后再截苇、闷苇、碾苇,冬季的凌晨碾苇还经常因为太冷而“包轴”,特别费事,完成这些工序后才开始织席。

以前生活条件差,天气本身就比现在冷好几度都多,而居住的屋里却不生火取暖,谁家都没条件买煤。双手冻的生疼就停下来搓一搓,手指甲下都是“倒立刺”,手背冻的裂了口子浸出血也是普普通通的小事。晚上供电是一种奢望,无论有电没电,吃了晚饭就赶紧织,来了电也是一个屋子只点着一个15瓦的灯泡(除非过年才换几天60瓦),夜里12点之前就停电,而且还是给一天停一两天。没电的日子,点着黄豆粒大小的煤油灯也得织,冰冷的地面,坐着一个破棉垫子一织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不允许私人贩席的时代,供销社是指定的收席单位,常收的就是五一丈大糙席,还有大回纹、小回纹、小方砖等花色之分。另外还有一种俗称“xue子”的三尺宽数丈长的席,一个人需要织好几天才能完成。供销社收席要求特别严格,尺寸不够、有“狗皮里”、敲的边不齐、叠的席角不平整都不行,织完还得用轴压一压,非常完美才行。那时候谁家闺女织席快、织的席好,上门说婆婆家的也多!可见掌握这门手艺在当时得多么的重要!

21世纪了,虽然织席环境大大改善,但人们不再指望织席这点收入维持生活,这么脏、这么累的活,只有一部分没其它技能的老人们还在坚持织席,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上班或者做点其他小本生意。都会算账:一个人,只有干活特别利落特别快的人,一天连截苇带碾苇,然后织3个四九尺,卖不了七八十块钱,还有苇本呢,净赚超不过50块钱,还得说是利落手,而且这点活儿可够累,所以,年轻人随便干点什么,就比织席要强的多,长久以来,年轻也就没人会织席了!

时代是一直往前走的,不符合时代的东西早晚会被淘汰,尽管我们对织席那么的一往情深,终生难忘,但毕竟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花费了。以后,会织席的人都是“手艺人”,国家应该想法传承下来,想什么法,不用想,简单的很——给钱!俗了一点,但绝对现实。

现在我也为咱们白洋淀人告别织席时代而欣慰,想想一些过世的老人,有多少弯腰驼背的?第一是营养不良加上长期劳累。第二就是跟长期织席有关,有的妇女都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织席,反正从记事,就会织席了。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长期低头弯腰的织席,日积月累,那腰怎么会不弯?老人弯腰跟长期织席有关最具说明的例子就是裹脚,老辈子女人从小裹足,脚骨受压迫影响发育,最后落得一个小脚。从几岁就织席,对颈椎的影响大不大,想想当年多少人驼背就明白了。

俱往矣了,无论怎样,凡事经历过织席的人尽管不在织了,尽管织席对白洋淀身体造成极大摧残,也会对过去的生活有着深深的情怀,让极少一部分人继续传承白洋淀这织席手艺吧。

——————————————————————————————

三村理发师刘拥军可以提供上门理发、剪发、烫发、染发、焗油等服务。

中老年人、妇女、孩子等都可以。发型好,收费低廉合理。

省去理发店等候的枯燥与乏味。

也避免了理发时被众人围观之囧!

联系电话:15028255280

联系人:    刘拥军

(0)

相关推荐

  • 帮 忙

    帮  忙 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老百姓都懂这个理儿.你看,庄户人家居家过日子,不论大事小节,都离不开街坊邻居及亲戚朋友的热情帮忙.大到打墙盖屋,红白公事,小到春种秋收,耕耩锄耙,哪家 ...

  • 散文《推碾子》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小时候,屯子里有几处碾房.在我家附近就有两处:一处在大爷的南房山,一处在生产队的前趟房最西头儿. 不过,我家推碾子, ...

  • 鲁北农事│打花柴

    上个周末,岳母来电话告诉妻子:"天冷了,家里种的棉花柴该打了.看有没有时间,回家帮着干点活儿." 妻子尽管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从考上大学到毕业从教,就没在家干多少农活儿.特别是结 ...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十卷 杞人家国事 难得是忧天1

    双土村的大街上,金四疯狂地跑着,一边大喊:"下通知了,要拆大锅灶, 邻村已经下通知了,不让用大锅做饭了,不让用大锅做饭了".他飞也似的跑着,差一点与刚出胡同的肖明山撞个满怀. 肖明 ...

  • 呼唤纯朴

    老家有个近70岁的庄乡爷爷,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用独轮车推砖推水泥以供给使用瓦刀的大工垒墙,别人一个小工供一个大工,他别看年龄大,但从不耍滑头,一个人能供两三个大工用.因建筑工地都是"卯子工 ...

  • 张爱柳: 看错了称

    看错了称 王丽,今年56岁,生活舒适,家庭幸福,她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退休前是省城机关的国家公务员.今天,她要带着一双儿女开车回老家看望父母. 几十里的路程,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

  • ​三年的务农生涯

    本文作者:刘继东 1965年5月"四清运动"后期,我父亲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被清除出教师队伍.紧接着我也受到牵连,受到"文革"之洪流浊水的冲击,于1968年春 ...

  • 我是黑龙江省巴彦人,曾经当过生产队会计。...

    我是黑龙江省巴彦人,曾经当过生产队会计.近日发布一条关于生产队时期社员收入情况的短文:在1976至1983年八年间,除1976年受灾减产日值(10分)沒达一元钱外,其余年份都在一元以上,最低1.25元 ...

  • 追忆和我相处过的那头老牛

    〓 第 1492 期  〓 文|张振清 编辑|王成海 大黎牛,是生活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郑家村一头老资格的耕牛.它体大魁梧,力大无穷,双角弯弯,不粗不细,毛色黑里带黄,故村里人给它起名为大黎牛.无论 ...

  • 靠织席为生的刘备,哪来的钱养着一支兵马,还让人死心塌地跟随?

    靠织席为生的刘备,哪来的钱养着一支兵马,还让人死心塌地跟随? 一提到三国,很多人对刘备的印象就是大耳朵.仁义.善良,还有就是经常打败仗. 我们看<三国>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曹操等跟刘备同 ...

  • 催收与反催收的网贷江湖:有人卖身还钱 有人妻离子散

    这是一个充斥着虚荣.质疑和欺骗的江湖,良知和同情偶尔冒头出来,却往往被金钱和诱惑制服.那些裹挟在网贷江湖里的职业催收.逾期借款人还有"撸口子的",他们尽管立场不同,却都在自己深陷泥 ...

  • 《跳跃生命线》结局篇大BOSS浮出水面,接下来还会有人领便当?

    好快,今年TVB的第一部台庆剧<跳跃生命线>已经来到了结局篇,想想一开始还在侃这部星光暗淡的台庆剧,全靠"制服男神"马德钟撑场了,不过整部剧追到这会,发现还是蛮不错的! ...

  • Shinのおしゃべり:现在的年轻人用智能手机“搞定一切”日常生活,还会有人用电脑吗?

    音频:Shin 作者:Shin 编辑:团子 微信:araki-shinji(荒木真二的日语发音) ▽

  • 国家禁止非法买卖人体胎盘,为什么还总有人抢着吃这种医疗垃圾?

    事实上,国家早就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买卖人体胎盘.原卫生部早在2005年就印发了<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 胎盘是 ...

  • 千变万化的蝴蝶结头饰——再过一千年还会有人戴

    嗯,本人给大家找了......九十九张图来证明标题...... 话说,蝴蝶结这个词是咱们中国人来形容这种像蝴蝶一样的绳结,英语里是没有蝴蝶的意思的,英语里很无聊的就叫做:bow knot,甚至是sho ...

  • 孙犁:织席记

    孙犁 (作家) 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得那么俊,穿得也很干净.普遍的终日的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爱的特点.她们穿得那么讲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 ...

  • 一款黄花鱼能卖上千元你信吗?还得有人抢着预订

    家烧野生大黄鱼 旺销理由 家烧与红烧最大的区别有三:其一是家烧颜色较淡:其二是汤汁较多:其三是用大蒜代替葱花,味道更浓郁.我们选用野生大黄鱼烹制,比养殖的黄鱼更鲜美,口感鲜上加鲜. 原料 野生大黄鱼4 ...

  • QX60终于大换代,内饰升级/换装9AT,这次还会有人买吗?

    今天是6月24日,对于各大车企来说,意味着2021年上半年进入收尾时刻.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因为下半年的成绩好不好,完全要看现在的新车计划了,能不能为后期的市场蓄上力. 这不,为了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