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红了 / 戴新成

桑葚红了

戴新成

  

  立夏后,正是满山遍野桑葚成熟时,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桑葚在大片翠绿桑叶的衬托下格外显眼,红的娇艳,紫的浓郁,令人馋涎欲滴,真像节日里的彩灯挂满了枝头。尽管天气有些炎热了,三五成群的游客依然穿梭在明星村大片桑园里,一边采摘,一边品尝,并拍照留念,笑声朗朗,享受着采摘带来的乐趣。

  

  桑葚熟了,我也突然就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哦,桑葚,紫红色的桑葚。家乡的桑树不高,且枝杈纵横,树姿壮健,犹如一把把结实的大伞。它们大片地散落在农户房前屋后,或山坡上,或沟渠荒地,任其花开花落,果实累累。每到夏初之时,当那红得发紫的果实如约而至挂满枝头时,低调的桑树就再也逃不过孩童们的火眼金睛了。

  

  记得过去春夏养蚕的季节,每天下午放学后,母亲就会吩咐我去采摘桑叶,房后山坡上父母栽有一百多根七八年的老桑树,由于每年肥料上得足,颗颗桑树树大叶茂,乡下孩子最擅长爬树了,朝手心啐一口唾沫,抱着树干双手交错攀爬,双脚用劲蹬踩……待到树腰时,双腿叉在枝丫间,就开始为蚕宝宝撷取新鲜润泽的生命之叶,当然也不忘撸下那一串串乌黑晶莹、甘酸丰盈的果实,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无上美味。那年月,春日无穷尽,撒欢到掌灯时分才想起回家。“殷红莫问何因染”,母亲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于是一边怜爱地摸着我的“花猫脸”,一边嗔怪道:“洗洗吧,跟野猫子吸了血似的,明天还要上学呢”。

  

  桑葚记录着亲情,也记录着穷孩子的成长。随后上学离开了偏僻的村庄,记得那天,满头白发的母亲站在村口的大桑树下依依不舍而又满怀期待地望着我渐行渐远……人一生都在路上行走,只是不管走多远,都无法走出家乡的版图和亲人的牵挂。于是,家乡的桑树就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意象,每到思乡时,便浮现在心底,难舍难分。前些年,村里扩展道路,我老家屋后的一颗颗大桑树被一一砍掉了,不禁一顿感伤,很多童年的记忆,被无情抹杀。然而一条宽阔道路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些桑树的价值,路通了,总是好事。

  

  还好,近年来,镇村继续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将一些不用的土地种上桑树,兴桑养蚕,大片大片的桑树如雨后春笋,朝气蓬勃的生长着,家家户户都传出春夏蚕茧大丰收的喜悦。光明村一姓李的养蚕大户年养蚕百张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户,新建了三层楼房,他嫁女时除了陪嫁有现代化的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等外,还陪有五千根良桑苗呢。

  

  山里人淳朴,每天都要喝酒,由于粮食紧张,用包谷烤酒少,就用坡上的桑葚酿酒,开始是把成熟的桑葚捣碎放入坛罐中加糖密封,于是就有了传统的酿酒技艺。听我爷爷讲过,清道光年间,当时家住大山之中踊跃村仰天沟的吴光荣的父母,后坡上种了几亩桑园,用养蚕维持生计。每当桑葚成熟的时候,都会采一些桑葚储存或榨汁,以作食用。后来不经意发现,储存于陶罐中的桑葚汁酝酿发酵后,口感居然如酒般醇香美味,于是,经过多番刻意的管护配比,吴家的第一坛桑葚酒,终于在一个简朴的陶罐中酿制成功。以后经过几代人近150多年的摸索研究,逐渐酿制出了有着酸甜香辣等多种口感的桑葚系列酒,如红桑葚酒、白桑葚酒、桑葚五粮蒸馏酒等。吴光荣他在认真汲取历代前辈酿酒经验的同时,精心钻研,自他接手以来,在原材料的选用、制曲的配比、发酵的环境气候到储存运输,每一步流程环节都有他独特的要求和方法。因为受原材料的采摘季节、酿造气候环境和特殊加工技艺的限制,吴光荣桑葚酒当时尽管很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但生产成本高产量还达到规模化。

  

  二十年前,我曾进山采访过吴光荣,年过八旬的他谈起吴氏这项酿酒技术异常地兴奋,他说,酿制桑葚酒要通过三道步骤,第一是制曲,需要选取优质小麦、大麦、豌豆,按照比例要求以独传的方式进行制曲;第二是熬糖,将精选的玉米或者大米,通过特殊方法熬制成饴糖以备用;第三是将已成熟的桑葚榨汁发酵以作酿酒。然后便是三个月的精心管理,吴老曾说过,酿桑葚酒就跟养孩子一样,也是要投注感情要凭心灵来感受的,只有用心去照顾去管护,才能酿出有好质量好滋味的酒,否则再好的原材料也会被酿成酸涩的醋,破坏其中糖蛋白质、鞣酸、苹果酸等成份,难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后来,吴氏桑葚烤酒工艺申报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初夏,清风吹过,山坡上片片桑树的叶片沙沙作响,熟透了的桑葚,油生生,黑黝黝,摇曳在枝头,仍然是那么显眼呢。

  

  戴新成,陕西省石泉县广播电视台退休记者。在报刊网络发表作品数篇,现任《石泉老人》主编。

往期阅读

我与"春发生"的故事征文启事

小 说 

秋子红:老 境 / 刊《延河》

林喜乐:接近天的地方

散文随笔 

关中人的善良 / 刘新焕

迟子建:一座城的生灵烟火 

指  尖:双鹤山的栎树

野   水:吃肉记

史铁生:夏天的玫瑰

高小卫:胜 利

评 论

赵 丰:卞毓方散文的美学建构

“春发生”征文 刘成章:大雅江湖一碗香 | 和  谷:当春乃发生| 商子雍:终生与“春发生”为邻 | 王民权:与春发生有关的两个字| 渭  水:“春发生”情结 李  毅:陈忠实激情撰联春发生 王小凤:老岳头与春发生葫芦头 | 庞 进:名人名吃春发生 周养俊:吃一次春发生 | 张兴海:“春发生”有戏 | 刘新中:春发生赋 |\

商子秦:请归国老友吃“葫芦头”王 戈:发生在“春发生”的故事 | 封五昌:吃“春发生”所联想到的

投稿邮箱:1175314756@qq.com(微信平台首发)

(0)

相关推荐

  • 一种从头到脚都能治病的树,连附着在它枝干上的虫卵、寄生的菌都是宝

    作者:刘琼 编辑:白鱼 审核:小也 前几天,儿时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一张三十多年前本场镇(原来叫公社)桑蚕育种场的照片,顿时在群里炸开了锅. 有同学说:蚕桑林和蚕桑树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有的说:每到桑葚 ...

  • 赵思芳丨人间有味是清欢

    总有一些温馨的东西,不知不觉地遗落于我忙碌而单调的生命时光里,就像在冬日的枯野突然看见绚丽的红梅,那样令人惊讶,令人有浅浅的喜悦.无论时光怎样流逝,生命遇到怎样的风雨,我都坚持收藏这些惊喜,一点一滴地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桑葚红了(散文)

    桑葚红了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到乡下亲戚家作客,宅前宅后种了桃.李.腊梅.桂花.葡萄等.当我在这花丛树间漫步时,不经意中发现了一棵长在河畔的桑树,斜斜地伸向河中.抬头凝视,有桑葚如 ...

  • 【总第528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故乡的桑葚》

    [郭进拴原创]故乡的桑葚 我小的时候,我老家鳌头附近的江山沟的水塘边有一棵比二层楼房还要高的大桑树,枝丫很多,树叶很稠,如盖,下雨我们藏在树下,可以躲雨的,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桑树. 一个夏日的午后,阳 ...

  • 阅读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 戴新成

    作者简 阅读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戴新成 春光明媚,道路两旁的迎春花开了,远远望去,金黄色的小花们组成了一条美丽的"星河",一阵阵微风吹过来,它就像调皮的星星一样眨着眼睛,可爱极了. ...

  • 故园醇香 | 戴新成

    作者简 故园醇香 戴新成 乘着夜色,一路风尘,回到了久别了的山中老家,来到老屋时已是很晚了,便一觉睡到天亮,恍恍惚惚中被屋外一阵阵叽叽喳喳的鸟鸣和夹杂的汪汪汪狗叫声惊醒,此时我揉了揉眼睛,再见了墙角摆 ...

  • 唱支赞歌给党听 | 戴新成

    作者 唱支赞歌给党听 戴新成 灿烂的朝霞铺满辽阔大地, 欢呼的声浪激荡长空万里.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之际, 一支支赞歌献给你. 你从茫茫雪山走来,一路跋涉, 从坎坷走向坦途? 你从南湖红船上走来 ...

  • 玉米香人间 / 戴新成

    玉米香人间 戴新成 街头小巷乡里人背篓筐子口袋卖的煮嫩玉米棒子,我们一家三代人当早点买回吃了一二个月了,依然是那样香甜:年过八旬的岳母住医院被抢救刚苏醒,问她想吃点啥,她细声说"包谷糊肚&q ...

  • 戴新成 | 老城的声音

     作者简介 戴新成,男,资深记者,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文章刊登在各级报刊和网络中. 老城的声音 一座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石泉老城,早些年是宁静的,人们只听见绕城而过日夜奔流的汉江潺潺流水声,还有那一年春夏秋 ...

  • 戴新成 | 民工的婚礼

     作者简介 戴新成,男,资深记者,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文章刊登在各级报刊和网络中. 民工的婚礼 民工叫木娃,今年二十几岁,来自大山之中,在县城一家建筑公地打工.一天,街头高高的行道树上两只长尾巴花喜雀的一 ...

  • 戴新成 | 吃饭不要钱

     作者简介 戴新成,男,资深记者,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文章刊登在各级报刊和网络中. 吃饭不要钱 我吃饭很快,犹如风卷残云一般,父母亲常常见我穷吃饿喝的吃相,说我真是五八年放出来的.我是一九五八年出生的,五 ...

  • 戴新成 | 潘老汉的宝地

     作者简介 戴新成,男,资深记者,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文章刊登在各级报刊和网络中. 潘老汉的宝地 阵阵微风带来秋的凉意,刚吃罢潘老汉八十二岁生日的酒席,我们就坐在小院中拉家常. 潘老汉光头,白眉毛,白胡须 ...

  • 杂志征文 | 戴新成:村主任

     作者简介 戴新成,男,资深记者,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文章刊登在各级报刊和网络中. 村主任 天气阴沉沉的,仿佛要下一场雪.幸福村"选举村主任大会"连续开了两天,选谁谁都不愿意干,在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