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

解读

指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五条五脏所属经脉,左右各五,一共十条经脉。

1、手太阴肺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足太阴脾经:《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本经自足大趾的内侧端(隐白)起始,经核骨(第一跖趾关节)后面,向上到达内踝骨的前边(商丘),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厥阴、足少阴两经交会,再沿胫骨内缘,向上交叉浅出于足厥阴肝经的前边,经过膝关节,沿大腿内侧前边,进入腹腔,入属脾脏,联络胃府,再向上贯穿膈肌,挟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膈肌,流注心中。脉气由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3、手少阴心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4、足少阴肾经:《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素问·阴阳离合论》王注引《灵枢》文作“斜趣”)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本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面,沿着内踝后方,分布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然后行至腓肠肌内,浅出腘窝内侧(阴谷),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它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气管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到胸中。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5、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本经自足大趾背侧外际(大敦)起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达内踝前一寸(中封)的部位,再向上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相会,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到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至腘窝内缘(曲泉)沿着大腿内侧,分布于阴毛部位,绕过阴器(外生殖器),到达小腹,挟着胃的旁边,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额部,与督脉会于巅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口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进入肺中。肺气由此回复到手太阴肺经。

应用领域

1、手太阴肺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2、足太阴脾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舌根强痛,腹胀,嗳气,胃痛,呕吐,心烦,泄泻,黄疸,身体沉重,动作不利,不能卧,膝股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用等。

3、手少阴心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

4、足少阴肾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面色发黑,喘息气逆,咳唾有血,目花,心悸,惊恐;口舌干燥,咽喉肿痛,心烦心痛,黄疸肠澼,脊柱、大腿内后廉痛,下肢肌肉萎缩,足底灼热疼痛等。

5、足厥阴肝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腰痛,疝气,妇人少腹肿,咽干,面色灰暗,胸满,呕逆,飧泄,遗尿,癃闭等。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周海平.《黄帝内经大词典》: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 年

(0)

相关推荐

  • 中医经络必背知识点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 海论>记载" ...

  • 健康术语—气郁体质

    2021-04-30 11:30:00·中医药适宜技术 解读 气郁体质的形体特征多为形体偏瘦.常见的主要表现是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或见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 ...

  • 健康术语—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健康术语-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2021-04-29 11:30:00·中医药适宜技术 解读 特禀体质的体质的形体特征有的无特殊表现,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或表现遗传性先天性的家族性特征.心理特 ...

  • 健康术语-五脏所主

    解读 五脏所主简称五主,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五主是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体现, ...

  • 健康术语-十二脏相使论

    解读 见隋·全元起<内经训解>.即<灵兰秘典论>.灵兰,指灵台兰室,是黄帝藏书之所:秘典,即秘藏之典籍.本篇主要讨论十二脏腑的各种功能和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心神在整体中的主 ...

  • 健康术语-气之升降出入

    解读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的运 ...

  • 健康术语-手足心热

    解读 手足心热指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该病症名首见于<丹溪心法>第八十八,并指出火郁汤主之.手足心热源于张仲景所著<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虚劳里急,悸. ...

  • 健康术语-气至病所

    解读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气,是指经气:病所,即病本所在之处.如肺气上逆引起气喘, ...

  • 健康术语-三焦总司全身气机

    解读 气的升.降.出.入谓气机.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内.经络之中或任何一个部位和组织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任何局部的气机活动都受三焦的司控,三焦是全身气机活动的总司控,气机是气运动的 ...

  • 健康术语-牙关紧闭

    解读 牙关紧闭是一种临床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绝非少见,属祖国医学"口噤"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下牙列紧密闭锁,不能启动,以致患者不能开口,摄取食物以及说话极其困难,给患者身心造成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