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教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CEC外周血管疾病腔内治疗高级研修班

依托CEC中国血管论坛平台,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携手波士顿科学联合主办的CEC外周血管疾病腔内治疗高级研修班,围绕主动脉、外周动脉、头臂动脉、内脏血管疾病、静脉疾病治疗等方面话题,以手术演示结合专题授课的形式,让参会医生对各术式进行全面了解。规范外周血管的诊疗理念,解决术式难点,提升手术技能,增强临床实践的信心。

本期血管资讯为大家带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分享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欢迎阅读!

点击播放演讲视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陈忠教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

下肢动脉ASO流行病学特征

全世界PAD患者人群已经超过2亿。GVG-CLTI指南中指出,中国人群患病率分别为2.9%(男性)及2.8%(女性),老年PAD患者超过900万。

PAD危险因素对于发病部位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高龄、糖尿病患者远端发病率较高,高血脂及吸烟患者近端发病率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病部位无明显统计学差距。PAD已经成为影响成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血管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病种。

下肢动脉ASO腔内治疗进展

血管腔内治疗以1929年Frossmann教授行右心导管造影为起点,以1940年肝素的发明作为关键控制因素。

而1964年首次完成的下肢动脉成形术,使得外周动脉腔内治疗逐步被医疗界认可,随着药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及减容技术的不断进步,腔内治疗逐步成为一线治疗方案。腔内治疗的理念正从追求通畅率向追求症状缓解率和保肢率转变,由于创伤小、恢复快,适应人群正不断扩展。

POBA作为第一代腔内治疗技术,1年的一期通畅率低于40%,无法解决夹层及内膜增生的问题,POBA+BMS联合应用可将1年通畅率提高至60%

DCB作为新一代腔内治疗的代表,1年通畅率可达到78.9%。通过球囊折叠技术,球囊性能及药物喷涂方式的改变,在Leave Nothing Behind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应用范围逐步扩展至各大血管外科临床应用。

RANGER在Sterling球囊基础上采用低剂量载药设计,Compare Trial作为首个关于DCB不同载药量对于临床疗效影响的头对头RCT研究,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间通畅率分别为83%和81.5%,24个月结果显示,低剂量和高剂量DCB均显示出良好的一期通畅率和低TLR率,死亡率的差异还需要通过5年随访结果进一步证实。

血管准备是提高DCB效果的关键,其中包括1:1 球囊预扩张,除了普通球囊,还可选择切割球囊、巧克力球囊、双导丝及刻痕球囊,震波球囊的应用可能会提高高钙化病变的治疗预期。

斑块减容在扩大管腔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副损伤。针对不同类型病变,选择Hawk(粥样硬化斑块)、Rotarex(陈旧血栓)及AngioJet(新鲜及亚急性血栓)来应对。腔内减容可以还原自体血管,其他的优势还包括降低内膜刺激,应对跨关节病变以及提高DCB疗效。

Jetstream™作为业内唯一可同时处理钙化病变及血栓病变的设

Jetstream Calcium Study显示管腔获得率提高至86%

真实世界研究中,长病变患者接受单纯Jetstream治疗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77.2%,免于TLR率为81.7%

联合DCB后18月免于TLR率高达91%

膝下病变的解剖特点使得减容技术的应用意义更大,DCB在膝下的应用仍存在弹性回缩和夹层发生的问题。长病变在DCB治疗后发生夹层比例较高,补救支架植入率在长病变组为35.7%。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DCB抑制内膜增生以及支架支撑管壁的优势,这也是DES问世的原因。Eluvia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使用的DES,其紫杉醇用量仅为Zilver PTX的十八分之一,同时能够带来高通畅、稳支撑及优缓释的效果。IMPERIAL研究证实24个月通畅率可达到83.0%

PAD的治疗从最初球囊扩张到载药支架,有效提高术后通畅率,提高患者获益。

DES在下肢ASO应用循证医学

Zilver-PTX是首个获得临床数据支持的DES,其效果显著优于PTA±BMS。IMPERIAL是首个DES在股浅病变应用中的头对头研究,其中40%为严重钙化病变,31%为CTO病变,12月随访数据显示Eluvia组一期通畅率(86.8%)优于Zilver PTX(77.5%),Eluvia 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3%,且不受不同病变及复杂程度的影响。

REAl PTX真实世界研究显示DES作用效果较DCB更为持久,狭窄性病变亚组DES效果更佳。荟萃分析显示DES/CS是新发病变最优的单一治疗方案,DES在术后6/12月随访中是最有效的单一治疗

DES及CS在股腘病变的再狭窄及免于TLR方面具有明显优势,DES在术后12月内表现较好,CS在术后24个月左右表现较好,但CS植入要求较高,同时CS两端内膜增生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新型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可能能解决现有支架所存在的弊端。循证医学表明,DES在血管狭窄治疗中所展现的通畅率更具优势

陈忠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创始会长、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十余个国家一级学会中任重要职务;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终审专家评委、“中华医药卫生发展促进学会华夏医学奖”终审专家评委,“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和课题的评审专家。从事血管外科事业30多年,是目前活跃在血管外科界的著名的、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权威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