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不少人对茯苓的第一印象,都是伴随童年的零食,像茯苓夹饼、茯苓饼、茯苓糕等等。其实茯苓是一味传统中药材,其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主要有利脾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茯苓入药时间已十分久远,最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这本书将茯苓列入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汉朝经学家褚少孙,也曾赞茯苓功效出众,可令人“食之不死”。

汉末《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在中医认为,茯苓因其性平,是一味很好的滋补品。

茯苓入脾经,可以健脾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做到标本兼顾。入肺经,能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等症。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的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入心经,可以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因茯苓为利水渗湿要药,且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所以可以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等症。

经现代医学研究,茯苓中的茯苓素和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并有抗肿瘤的效果。茯苓醇则能抗肝硬化。

中医认为,茯苓有健脾祛湿、消水肿等好处,适合有风湿病、湿气重等人群服用。并且因其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做食物食用。

推荐几款茯苓药膳给大家

参苓粥:人参5克,茯苓20克,生姜5克,粳米100克。先将人参、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捣碎,浸泡1小时,水煎,去渣取汁,同粳米煮粥,早晚服食。

功效:此粥有健脾益气、养胃补虚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白者,常服可达到脾健胃和、颜面润泽的效果。

茯苓包子:茯苓50克煎汁,将茯苓汁和面,包成包子,蒸吃。

功效: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开胃、除湿化痰、利水消肿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心悸失眠等症。

白茯苓粥: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煮成白茯苓粥,早晚温热食。

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之效。可用于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另:茯苓利水利尿,患有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

这三类人群不适合食用茯苓

茯苓虽然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它的好。有些人是不能碰茯苓的,吃了反而有害,到底是哪些人群不合适呢?

首先肾虚的人不能吃。人到老,身体都会出现一点毛病,肾虚就是许多中老年人会有的毛病。因此,中老年人也要尽量少吃茯苓。此类人如果服用茯苓,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如果要食用,可以向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给出建议。其次,身体虚弱的人也不能吃茯苓,可能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此类人如果吃太多茯苓,小便的次数会增多,有可能会导致夜起次数增加。也其次数增加,会导致睡眠质量不佳。长期以往,身体可能会越变越差。

再者,容易出现咽喉干燥的人也不能服用。因为茯苓具有祛湿以及利尿的功效,而这两大功效都会让身体的水分减少。如果具有上述症状的人服用了茯苓之后,身体容易出现缺水的状况。

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也不能食用茯苓。具体原因是茯苓含有淀粉,而糖尿病患者不能摄入过多的淀粉。如果过量服用茯苓,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此类人应该尽量少吃茯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