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唐再通

梅山唐再通

牛耕田

从塘田向东出发,过紫阳观,再沿着一条青石板大道穿过一条不足二百米的田垅,再爬上一座小山,山中树木阴森,遮天蔽日,如果没有同伴,你会心生凉意,这时见路边有一石碑,上刻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约两里许,下山处有一石敢当。这阿弥陀佛和石敢当大概都是为了给来往行人壮胆而立。山脚是弯里院子,因地处一个山弯而名。这里隶属于邵阳县塘田市镇石门村。弯里院子左前有一龟形小山坵,山坵高不足一丈,直径约三十米,山中杉木参天,林边有几树草。山坵前方有一古墓,此墓比一般的墓大一倍有余,墓边砌有方形条石,墓后有四块高约二米,宽约七十公分的墓碑。这就是唐氏先祖通公公墓。
据墓碑记载:唐再通,字栗山,明英宗三年(1439)五月十五午时生,武冈东乡人(今邵阳县塘田市镇)幼颖异,好读书。诗猎经史,志向不凡。弱冠补博士,娶妻陈氏,生有二男一女。哲宗年,因兵乱躬耕于石门楼,现子孙遍布九州。塘田市镇内,唐姓是为第一大姓。
明英宗九年〈1475)十月十三日辰时通公乘龙仙化,享凡三十六春……
通公墓前是石门楼,因楼房脚门用三块条石砌成而名,现今石门仍在。离石门楼院子约三百米处建有一座小庙,人称乌衣庙。庙里有通公塑像,塑像身着乌衣,这大概是庙名的由来。庙里立有一块大石碑,碑上铭刻着通公一生业绩。
据碑文记载:时响水洞有一毒蛇,长约两丈,水桶粗细,村民上山放牧,人畜皆被其吞食。通公好善积德,决心救民于水火,于是带猎犬持利刃在响水洞斩杀毒蛇。
又一晩,通公睡得正香,忽见雷公对他说:明日午时在姜苗冲梧桐树下等我,到时定要助我一臂之力。醒时知是南柯一梦。次日,通公带着猎犬背着猎枪如约来到姜苗冲梧桐树下,来时艳阳高照,稍等片刻,忽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只见空中一条硕大的蜈蚣张牙舞爪,对着天空喷射毒液,说时迟那时快,通公瞄准蜈蚣就扣动板机,轰隆一声铳响,蜈蚣低头一望,就在这一刹那,天上一道闪电一个炸雷,把蜈蚣精炸下尘埃。据说蜈蚣的毒血还毒死了三塘鱼。雷公上奏天庭,玉帝感动,封通公为梅山帝君,自此以后,通公抬手一指,飞禽折项,走兽仆地,人皆称奇。
碑载:通公又筑石圳五条,引水灌田,修大小拱桥九座方便行人,通公公恩泽八方惠及万代,深得人们信仰。唐氏族人更是年年祭拜。四方猎人,梅山教众都把通公奉为祖师。
相关链接

通公公响水岩斩蛇

通公公姜苗冲助雷公剿灭蜈蚣精

作者简介:刘根林,湖南邵阳人,1950年12月生,1968年当兵,1969年入党,在部队六年,先后在营宣传队,团宣传股战史编写组,师宣传科《铁道兵志在四方》编写组工作,七三年退伍,在农村担任过生产队长,大队支书,八四年招聘为国家干部,2010年元月正科级退休。工作期间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文凭。笔名牛耕田。

(0)

相关推荐